運輸服務空運到門運輸模式空運快遞到門國際空運到門雙清報稅到門國際物流國際快遞清關模式雙清和單清
Akkon Lines攜手中國港口,強化遠東航線布局
在全球航運業的版圖中,航線的布局與調整始終是各大航運公司戰略規劃的關鍵環節。近日,Akkon Lines 做出了一項重大決策 —— 掛靠中國港口,以進一步加強其在遠東地區的航線服務,這一舉措無疑將為國際貿易和物流領域帶來新的活力與機遇。
一、Akkon Lines 的戰略考量
中國市場的潛力: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進出口貿易量。掛靠中國港口,意味著 Akkon Lines 能夠更直接地參與到中國與的貿易往來中,充分挖掘中國市場的潛力。無論是制造業的原材料進口,還是成品的出口,中國都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通過與中國港口的緊密合作,Akkon Lines 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提供更、便捷的航運服務。
遠東航線的戰略地位:遠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全球貿易的重要樞紐,連接著亞洲、歐洲和美洲等主要市場。加強遠東航線的服務,對于 Akkon Lines 來說,不僅可以鞏固其在該地區的市場份額,還能夠提升其在全球航運市場的競爭力。掛靠中國港口,是 Akkon Lines 拓展遠東航線的重要一步,將為其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港口設施與服務優勢:中國擁有眾多的港口,具備的設施和的服務水平。這些港口在貨物裝卸、倉儲、運輸等方面具有強大的能力,能夠為航運公司提供良好的運營條件。Akkon Lines 選擇掛靠中國港口,也是看中了這些港口的優勢,能夠確保其船舶的運營和貨物的安全運輸。
海運,航運服務,全球運輸服務
二、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促進貿易增長:Akkon Lines 掛靠中國港口,將增加遠東地區與其他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多的航線選擇和更的運輸服務,將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促進各國之間的商品流通和經濟合作。特別是對于那些依賴海運進行進出口貿易的企業來說,這一舉措將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機遇。
加強區域經濟合作:通過加強遠東航線的服務,Akkon Lines 有助于加強亞洲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中國與周邊國家在貿易、投資、產業合作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掛靠中國港口將進一步促進這些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在全球供應鏈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穩定的航運服務至關重要。Akkon Lines 掛靠中國港口,將為供應鏈提供更多的選擇和保障。即使在面臨突發事件或市場波動時,也能夠確保貨物的及時運輸,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三、未來展望
持續優化航線服務:隨著掛靠中國港口的實施,Akkon Lines 將不斷優化其遠東航線的服務。這包括增加航班頻次、提高運輸效率、拓展服務范圍等方面。通過持續的改進和創新,Akkon Lines 有望為客戶提供更加的航運服務,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加強與港口的合作:為了確保掛靠中國港口的順利進行,Akkon Lines 將加強與港口方面的合作。雙方將在貨物裝卸、倉儲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同提高港口的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Akkon Lines 也將積極參與港口的建設和發展,為港口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拓展全球市場布局:掛靠中國港口只是 Akkon Lines 拓展全球市場布局的一部分。未來,Akkon Lines 將繼續關注全球航運市場的動態,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通過不斷優化航線網絡、提升服務質量、加強與客戶的合作,Akkon Lines 有望在全球航運市場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總之,Akkon Lines 掛靠中國港口加強遠東航線,是一項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舉措。這一舉措將為國際貿易和物流領域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將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我們期待著 Akkon Lines 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不斷創新和進步,為客戶提供更加的航運服務。

國際空運市場將繼續保持合理的運價(2024年第四季度運價會飆升嗎)
航空貨運市場已經足夠成熟,使得航空公司和貨運代理能夠在供應中斷加劇需求強勁的背景下保持合理的運價。
Xeneta 表示,雖然蓬勃發展的航空貨運市場通常會導致托運人在第四季度的高峰期間面臨即期運價的飆升,但今年已經吸取了教訓,并且建立了更穩定的關系。
該分析師今年早些時候敦促托運人和貨運代理在第四季度之前盡早達成運力交易,本月敦促托運人盤點市場并將2025 年招標推遲到第四季度高峰之后。
國際空運市場
Xeneta 空運官 Niall van de Wouw 表示:“市場趨于成熟,這源于航空公司今年做了更好的準備,以及托運人和貨運代理、貨運代理和航空公司之間制定了更明確的規則。”
“這有利于人際關系,也有利于消費者。與一年前相比,費率仍然較高,但盡管需求強勁,載客率不斷上升,而且供應量略有增加,但它們并沒有變得瘋狂。人們已經吸取了教訓,正在尋求雙方健康、合理的利率。”
他強調:“我們認為,我們更重視維持關系,而不是榨干每一分錢的收入。”
Xeneta的市場數據顯示,10月份貨運量增長了11%,即期運價同比增長19%,這反映出航空貨運能力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日益成熟和平衡,該分析師表示。相比之下,8月和9月的平均即期運價同比上漲25%。
然而,盡管 10 月份的全球航空貨運即期運價仍然較高(平均每公斤 2.68 美元,僅比 2023 年旺季高點低幾美分),但增長勢頭較 9 月份的 25% 有所放緩,這主要是由于 2023 年 10 月的比較基數較高。
Xeneta發現,從環比趨勢來看,10月份的即期匯率與9月份相比相對持平。
即期匯率的同比增長得益于全球需求(按計費重量計算)持續兩位數增長(11%)。相比之下,全球貨運運力供應同比僅增長2%。
供需失衡導致 10 月份動態載客率上升 4 個百分點,達到 63%。動態負載系數是 Xeneta 根據與可用運力一起運輸的貨物的體積和重量來衡量運力利用率的指標。
考慮到 2023 年 10 月的增長預測為 2024 年全年 1-2%,而且今年本身出現了行業無法控制的持續、意外的干擾,該行業目前堅定地朝著兩位數的航空貨運需求邁進Xeneta 表示,即使 11 月和 12 月持平,2024 年仍將實現增長。
從貿易航線來看,歐洲至北美的貨量環比增幅大,達11%。由于托運人和貨運代理采取了預防措施,以減輕美國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碼頭工人為期三天的罷工的影響,回程航線也出現了 10% 的環比增長。
然而,此次罷工的解決速度快于預期,導致罷工對航空貨運量的積極影響在截至 10 月 20 日當周達到峰值后逐漸減弱。
盡管如此,Xeneta 指出,在航空公司在月底減少貨運能力以標志著冬季航班時刻表的開始之后,該走廊的航空貨運費率可能會繼續上漲。
Xeneta 解釋說,傳統上,運力會轉移到產生更高收入的走廊,從而使航空貨運供需更加平衡。因此,從東北亞到北美這一前程運輸走廊的即期運價環比保持相對平穩,部分原因是極端天氣干擾和中國黃金周假期導致 9 月份的運價上漲后有所降溫。
同樣,東北亞至歐洲市場與一個月前相比持平。盡管由于航線競爭不激烈,歐洲和中國之間的一些客運航班被取消,但由于貨運能力的增加,該走廊的航空貨運能力仍然有所增加。運力的涌入導致回程現貨費率環比和同比下降。
運力從美洲市場轉移到亞洲也引發了二級走廊的運價上漲。從南美洲到歐洲及其回程航線的即期匯率環比上漲了高個位數或兩位數。
中東和中亞至歐洲的即期運價環比下降 3%。促成因素包括孟加拉國內亂的緩解和天氣干擾的減弱。
van de Wouw 表示,市場成熟度的下一個階段將是托運人和貨運代理之間建立索引,使用中立的第三方來源在合同期限內調整費率。
“指數化將使各方受益,并為簽訂長期合同創造信心。顯然,市場已經通過更好的準備實現了更大的平衡,這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van de Wouw 表示。

港口罷工危機:加拿大面臨供應鏈中斷風險
加拿大多個港口的罷工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外媒紛紛報道,這一系列罷工事件對加拿大的港口運營造成了嚴重影響,導致港口陷入癱瘓狀態,貨物進出口受阻,給加拿大及其貿易伙伴的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據悉,加拿大東西海岸的多個主要港口都受到了罷工問題的影響。在東海岸,蒙特利爾港的Termont運營碼頭自10月31日起開始了“無限期”罷工,導致兩個碼頭自11月1日上午11點起陷入癱瘓。這兩個碼頭處理了蒙特利爾港約40%的集裝箱運輸量和約5%的總貨運量,因此罷工對港口的運營產生了影響。蒙特利爾港的貨運量下降已經持續了數月,并迫使港口進行了一些裁員。而此次罷工更是讓港口的運營雪上加霜,貨運代理和托運人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航運市場也因此陷入了動蕩。
加拿大貨運代理
在西海岸,溫哥華和魯珀特王子港等港口也于11月4日采取了罷工行動。國際碼頭與倉庫工會514分會發出了罷工通知,宣布將于當天上午8點開始罷工。為了應對這一罷工威脅,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海事雇主協會(BCMEA)迅速作出反應,決定在太平洋時間11月4日上午9點左右,對國際碼頭與倉庫工會514分會的所有工人實施全海岸范圍內的防御性停工措施。這一舉措可能會導致BCMEA會員公司的所有貨運業務停運,包括使加拿大繁忙的港口溫哥華港和第三繁忙的魯珀特王子港的大量貿易陷入停滯,且危及每天5.74億美元的貿易額。
罷工問題的根源在于勞資雙方在薪酬、工作條件和港口自動化等方面存在分歧。例如,在蒙特利爾港,工會對不同碼頭使用的時間表提出質疑,但這些時間表已載入現行集體協議,因此工會的罷工行動被視為對單個運營商的施壓。而在西海岸,國際碼頭與倉庫工會514分會則認為雇主在港口自動化技術方面過于激進,并對BCMEA在自動化技術方面只愿意與特定公司合作而感到不滿。這些分歧導致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從而引發了罷工問題。
罷工問題對加拿大的經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港口的癱瘓導致貨物進出口受阻,給加拿大的制造業、汽車、農業、制藥和建筑等多個行業的供應鏈帶來了沖擊。其次,罷工問題也影響了加拿大的國際形象和貿易關系,讓一些潛在的貿易伙伴對加拿大的貿易環境產生了擔憂。后,罷工問題還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如失業率上升、社會不穩定等。
為了應對這一罷工問題,加拿大和相關機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呼吁勞資雙方盡快重返談判桌,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分歧。其次,也加強了對港口的監管和管理,確保港口的運營安全和秩序。此外,一些航運公司和貨運代理也開始尋找替代方案,以應對港口罷工帶來的物流挑戰。
綜上所述,罷工問題對加拿大港口的運營產生了嚴重影響,給加拿大的經濟和社會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為了應對這一問題,需要勞資雙方、和相關機構共同努力,通過對話和協商來尋求解決方案。同時,也需要加強港口的監管和管理,確保港口的運營安全和秩序。

Costamare購船售船雙管齊下,行業優化趨勢
美國上市船東Costamare近期繼續實施其“以小換大、以新換舊”的戰略,完成了多項二手船交易,其中包括從Oldendorff手中購入兩艘61.重噸的姐妹船——“August Oldendorff”輪和“Alwine Oldendorff”輪。這標志著Costamare一年多來購入超靈便型散貨船,據船舶經紀人透露,此次交易總價約5000萬美元。
此外,自2023年初至今,Costamare已將重心轉向海岬型船的收購,共購得六艘,近的一次交易為179.500載重噸的“Nord Magnes”輪,該船由Norden售出,售價約為3100萬美元。Costamare目前仍有9420萬美元的購船預算,計劃持續至2025年底,但公司將采取更加謹慎的態度選擇購買船只。
在出售方面,Costamare也在積極優化其船隊結構,自2023年初以來,已售出15艘小型或老舊散貨船,交易總額達1.8億美元。第三季度,Costamare凈利潤同比增長31%,達到7890萬美元,主要受益于集裝箱業務收入的增長,特別是紅海地區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租船需求。期間,公司出租了七艘集裝箱船,預計總收入超過1.65億美元。
Costamare旗下的大型租賃船舶平臺Costamare Bulkers(CBI)在第三季度的規模有所擴大,共計擁有56艘船,包括34艘紐卡斯爾型/海岬型船和22艘卡姆薩爾型船。盡管CBI在第二季度仍處于虧損狀態,但虧損幅度已大幅減小,且公司高層強調,近期CBI項目的兩位關鍵人物離職并不影響公司對散貨業務的信心。
國際物流
資本市場方面,Costamare的股票收盤價為13.61美元,總市值約為16.3億美元。盡管與33.7億美元的船隊凈值相比,市值似乎被低估,但這反映了市場對航運股的整體保守態度。值得注意的是,Costamare的主要股東——董事長Konstantinos Konstantakopoulos及其兄弟Achilleas和Christos共同持有公司64%的股份,顯示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強烈信心,并確保了公司的長期穩定治理。

國際海運公司ONE新業績出爐(EBIT暴增5916%)
10月31日,海洋網聯船務(ONE)公布了2024財年第二季度(2024年7-9月)業績報告。
報告期內,ONE實現營業收入58.64億美元,同比增長65%;凈利潤19.99億美元,同比增長969%;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23.86億美元,同比增長447%;息稅前利潤(EBIT)18.65億美元,同比增長5916%。
此外,報告期內,ONE實現貨量329.1萬TEU,同比增長7%。主要由于持續的消費需求,以及在7-8月早期旺季的推動下,亞洲-北美和亞洲-歐洲貿易需求強勁。
國際海運
具體貨量方面,亞洲-北美東向航線貨量為73.0萬TEU,同比增加24.0萬TEU,艙位利用率;亞洲-北美西向航線貨量為28.1萬TEU,同比增加1.4萬TEU,艙位利用率39%;亞洲-歐洲西向航線貨量為45.1萬TEU,同比增加1.7萬TEU,艙位利用率97%;亞洲-歐洲東向航線貨量為24.4萬TEU,同比增加2.3萬TEU,艙位利用率45%。
基于業績表現,ONE上調了2024財年的業績預測,將凈利潤從7月31日預測的27.45億美元上調為30.95億美元。
展望未來,ONE認為,大量新船將在2024財年下半年交付,將影響市場供需,2025新年后的市場狀況尤其難以預測。
ONE執行官Jeremy Nixon表示:“除了當前的地緣勢外,集運業還面臨著美國大選終結果和美東港口勞工狀況等更多不確定性。ONE將繼續密切關注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

聯合包裹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國際快遞新聞資訊)
近日,聯合包裹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季度綜合收入為2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6%。綜合營業利潤為2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8%,調整后綜合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22.8%。本季度攤薄每股收益為1.8美元;調整后攤薄每股收益為1.76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1%。另據報道,其單件包裹平均收入同比下降1.7%。
三季度,受日均貨運量增長6.5%的影響,聯合包裹在美國國內的業務收入為144.5億美元,同比增長5.8%,營業利潤為8.98億美元。受日均貨運量增長2.5%的影響,國際業務收入為44.11億美元,上漲3.4%,營業利潤為7.98億美元。主要受貨運市場利率下降影響,供應鏈與貨運業務收入為33.84億美元,同比增長8%,營業利潤為2.89億美元。
國際快遞,聯合包裹
在美國,聯合包裹正在與美國郵政合作開展新的航空貨運業務。三季度,其網絡規劃團隊與美國郵政密切合作,以確保過渡順利進行。截至10月1日,美國郵政的所有簽約航空貨運業務已全部步入正軌,預計這項業務將為聯合包裹帶來穩定的收入和較高的利潤率。
聯合包裹還致力于成為全球綜合物流供應商,并為此尋求增長機會。9月,公司達成了收購德國溫控貨運公司Frigo-Trans的協議,以增強其在歐洲的溫控型服務運輸能力。收購預計明年一季度完成。據聯合包裹執行官凱蘿·多梅介紹,歐洲80%的組織需要溫控運輸服務。
多梅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三季度面臨的宏觀環境比預期的略差。在美國,在線銷售放緩,制造業生產和需求放緩,而后者在美國以外地區也同樣存在,工業生產下降拖累了公司在某些地區的業務。在經歷了18個月的挑戰后,公司重回營收和利潤增長軌道。快遞旺季即將到來,公司已蓄勢待發,力求再創佳績,延續三季度所展現的勢頭。
同時,聯合包裹稱,約100家主要托運客戶下調了對假日季貨運量的預期。這些客戶占聯合包裹旺季貨運量增量的85%。多梅稱,下調包裹量預期的部分原因是消費者假日季購物的窗口期更短了。今年的旺季將成為自2019年以來美國短的旺季,只有17個“運輸日”。由于運輸旺季時間緊迫,許多消費者會選擇到實體店采購,而不是在網上購物。
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研究顯示,45%的美國消費者計劃在今年的假日季到實體店購物,比去年增長了2%,是2019年以來增幅大的一年。
為了迎戰假日季業務旺季,聯合包裹從2月開始規劃,加強人員配置。公司計劃臨時雇用超12.5萬名季節性工人,比去年增加2.5萬人,以應對短期內業務量的激增。
聯合包裹稱,假日季的營業天數縮短,需要處理更多的業務量,給公司帶來了更大壓力。因此,公司將大幅提高旺季附加費,同比增加10%或更多,以緩解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