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過去生活艱苦,沒有抑郁癥,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反而出現了這么多的抑郁癥呢?這是社會進步的附加產品嗎?
心理熱線
對于抑郁癥的普遍程度,尤其是在國內的普遍程度,各個統計口徑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但參考國際水平,國際衛生組織WHO預計全球抑郁癥患者億人,而抑郁癥也將于今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
國內數量的增長一方面也體現了社會對于抑郁癥認知度的提升。很多人以前也都符合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的表現,但不知道原來這是個病。即使現在,國內抑郁癥就醫率預計仍不足%。
另一方面,原先醫療和社會經濟水平有限,大家關注的都還是吃飽、穿暖、不生病。現在平均壽命也長了、生活條件也好了,開始追求尊重與認同、歸屬感、價值感。同時,老年人的抑郁癥比例也相對較高。
以前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也提供了比較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但現在尤其城市里的家庭規模越來越小、單身居比例在一線城市不斷升高,農村空巢、留守兒童等等都是各類心理問題不斷提升的社會時代背景因素。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沈行之
老師你好,我是一個。刻板印象里敏感屬于女性特質,但是這是錯的。我知道但同時仍很敏感,這似乎無法改變?之前看渡邊淳一提到“鈍感力”,似乎對敏感的人來說是很好的改變方法。您是怎么看待“鈍感力”的呢?敏感可不可人為操控?等待著您的回答。
心理熱線
感謝你的提問!
就像你說的,社會文化當中存在很多偏見,這當中就包括性別偏見,比如女性就應該是情緒敏感的、照顧人的、外表吸引人的,而男性應該是身體強壯的、情緒情感不外露的、意志堅定堅強的。但許多研究都表明,如果單純為了滿足這些性別偏見而往上靠,無論對于男
性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是沒有好處的。
隨著國際上女權運動的發展,這樣的刻板印象逐漸松動,它們的不合理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相信你身邊的同齡人很少再會因為你不夠敏感,而覺得你都不配做女性了。
但這樣的性格人格特質形成背后有成長過程中整體歷史文化的原因。小的時候長輩希望女孩是“乖的”“懂事的”,這背后一部分潛臺詞就是能看臉色、對別人的情緒和反應要敏感,而男孩則是“皮一點挺好的”。諸如此類的例子還很多。
但這既然可以后天形成,也可以再二度自主改變,只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時間和環境。
你能意識到這背后有性別刻板印象,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了。
其次,你可以先理清對自己真實重要的關系和職業/人生目標,從重要到不重要做一個程度排序。很多時候所謂敏感是因為在乎的人和事太多。
此外,遺忘是一項特別重要的技能。找到阻礙自己遺忘的障礙,也能幫助你扔掉一些腦子里的垃圾,排除毒素一身輕松。
鈍感力其他的部分更類似一些人際交往技巧,相信是你有了這些基本的價值觀之后可以自主練習體驗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心理熱線
你好。其實看到“熬”這個字就能感受到你每一天生活中深深的痛苦和煎熬。即時被這樣的障礙影響著,你還能積極地面對就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我也很高興你能在這里提問,把這個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說到具體建議的話,生活習慣上建議你可以每天額外補充B族維生素和魚肝油,都有一定基本的抗壓、緩解焦慮的效果,均衡的飲食營養和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想法上注意自己的化思維,一旦意識到自己想法消極的時候,盡早主動進行理性的調
整。情緒和行為沖動應對上,除了運動和維持有效的社交支持之外,也會建議你可以練習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等等各類情緒放松技巧。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勿騖。
會獲得抑郁癥的人會自己有感覺嘛?我覺得我自己很能看的開,也很堅強,但是我覺得慢慢的有些麻木,對很多情緒都沒有了感覺,我一直覺得得抑郁癥是一種自己很懦弱的表現。我去咨詢過心里咨詢師,有些崩潰是在內心深處的,你自己清醒的時候感覺自己很理智,
但你的身體可能也會告訴你。我去年有一段時間開始,因為升學,經濟,選擇的壓力,開始有種逃避心里,做夢,每天晚上做夢,醒了以后都能記得,做夢不是問題,問題是開始頭暈,兩者有沒有聯系我也不清楚,頭暈的問題去醫院檢查,說是腦電圖異常,具體的病因
也沒有查出來,可能就是疑似癲癇,吃了些神經調節類的藥,到現在頭暈的感覺好些了,也沒有復查腦電圖,因為我自己感覺沒什么事了。可是還是每天做夢,看了一些控夢術的東西,有時再夢里醒不過來,有時會自愿的沉浸再夢里。每天我都會分析我為什么會做這樣
的夢,因為過于清晰,夢里的世界也很精彩,有時候瑰麗,有時候恐怖,有時候很奇異,都是想象力很豐富的那種。我覺得我是一個既理智,又有再自學哲學,希望更有智慧去化解生活中的一些疑惑,的確有用,可我覺得我做這些的時候,也是一種對壓力的逃避,突然
想什么都不做,脫離社會,被人們遺忘的就這樣茍且下去。也是一種解脫。
心理熱線
抑郁癥本身是一個醫學上的診斷標準,各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標準會有所不同,但根據美國國家健康協會NIH的統計,大約%的人在人生中都曾有一個階段是滿足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的。所以,抑郁癥本身并不鮮見。
關于每個人自己的體驗,包括抑郁癥在內的絕大部分心理問題其實都會伴隨有明顯的認知思維、情緒、行為的改變。像你提到的身體反應也好、情緒和想法的消極負面也好,很有可能是抑郁癥這個病癥本身的一個表現,而不是你自己一貫以來的真實自我的體現。
夢里的世界雖然美好,但它卻會不斷消磨你在真實世界里積極改變的動力。相信也是因為你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才會感到痛苦,希望改變的。
我會建議你可以先再去神經內科或是精神科進行更確實的檢查,排除可能的器質性病變,有不少類似癲癇的癥狀可能是其他問題引起的,是可以很快通過藥物或其他方式治療和緩解的。當你能有更多的情緒能量和動力去面對生活的時候,生活也會給予你相應的回報的。
露西婭
周老師您好!請問抑郁癥發病率為何逐年攀升?如何預防?如何盡可能早地發現苗頭并進行干預?謝謝!
心理熱線
抑郁癥相關測評主要以來訪者本人主觀表述的痛苦程度為主。
數字的攀升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讓更多人愿意主動表明自己的心理問題了,所以統計起來的數字會比以前的更高。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引起抑郁癥的環境因素有所增加,包括現有科技時代背景下的人際交往壓力增大、就業及長期職業發展壓力、應試為基礎的教育體系與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就業環境之間的改變及適應壓力等等。但相關原因目前都未經由現象學及社會學研究論證,更
多的停留在推測階段。
預防和干預方面,需要降低心理疾病相關的病恥感,讓學生們能在情緒困擾形成初期主動尋求心理健康服務,以免耽誤干預時機。另外,學校方面也需要加強對于危機干預體系的建設,提高師生對于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意識。此外,結合科普、趣味性活動、專
業服務,為有需要的師生提供穩定的心理咨詢或轉介服務。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心理熱線
很多抑郁癥患者以及他們的家人在開始都不知道或是不愿意承認自己得了抑郁癥,因此延誤治療和康復。
這通常是由于社會對抑郁癥及其它很多心理問題有的一些先存偏見。很多人會覺得抑郁癥患者就是在給自己偷懶找借口,或者是意志力過于薄弱的表現。不僅不給予任何理解和關心,反而指責、歧視。這無疑會進一步加重病情。
其實,抑郁癥和身體的疾病一樣,有生物和生理基礎,通常伴隨著腦內神經遞質分泌失調。
沒有人會在身邊人得癌癥的時候說“你怎么不控制一下你的癌細胞,讓它們不要擴散了”。但要是聽到身邊抑郁癥患者說自己提不起勁來,不想出門、開心不起來,很容易特別輕描淡寫地說“你這不就是想偷懶”、“你要是想出去怎么會出不去”,而無法理解這種情緒
和意志活動的失控感及其帶來的痛苦。
此外,抑郁癥其實遠比想象得普遍。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郁癥患者超過億。而在中國,這個數字預計在萬,但其中就醫的不足%。
因此,社會能摒除偏見,讓更多的患者不要因為覺得丟臉而錯過了診療的機會,甚至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就已經是非常非常大的一個進步了。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窗前的徽因
周老師,你好,前段時間經常感覺反映慢,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動一下都不想,想起來很多以前不好的事情,這樣是不是有抑郁癥類似的癥狀?那段時間真的很想去醫院看看,但是怕家長發現擔心,就只能忍著
心理熱線
你好!感謝你的提問。
的確你的描述很類似所謂興趣缺乏或者說精神活動低下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來這和平時你真實的性格很不同。
其實抑郁癥以及很多心理問題本身都是有生物生理基礎的,腦內神經遞質分泌紊亂是很難通過自主調整在短期內改善的。因此還是強烈建議能(未成年的話在你監護人的陪同下)前往當地精神衛生中心或是三級甲等醫院精神科進行進一步的評估診療。不知道你是否成年,
可以在之后可以根據醫囑結合進行心理咨詢。
堯公子
抑郁癥的嚴重程度會增加其它類精神疾病嗎?
心理熱線
抑郁癥本身和很多其它心理問題包括焦慮癥、進食障礙、成癮行為等等都有較高的共病率。嚴重的抑郁癥患者有時也會表現出精神病性癥狀,例如幻覺(幻視、幻聽)、妄想(受迫害妄想等)、木僵、思維障礙等等。但這些都是抑郁癥初期干預后可以避免惡化的。
新支點
抑郁癥發病率攀升的原因是什么?與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式有關嗎?
心理熱線
抑郁癥相關測評主要以來訪者本人主觀表述的痛苦程度為主。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讓更多人愿意主動表明自己的心理問題了,所以統計起來的數字會比以前的更高。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引起抑郁癥的環境因素有所增加,包括現有科技時代背景下的人際交往壓力增大、就業及長期職業發展壓力、應試為基礎的教育體系與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就業環境之間的改變及適應壓力等等。但相關原因目前都未經由現象學及社會學研究論證,更
多的停留在推測階段。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天上掉下的絳洞大仙
周老師,您好!作為親密的朋友,在了解到抑郁癥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精神疾病和基本癥狀時,我們如何去更好地陪伴他們?因為有時候我們真的很難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往往對任何事情打不起興趣,非常的自卑,我們想給予他們信心與鼓勵的非常困難。我想了解
如何更好地理解并陪伴他們呢?
心理熱線
你好。其實抑郁癥也好、焦慮癥也好,都是一個“標簽”。而每個人身上都貼了無數個“標簽”——年齡、性別、、地域、外貌、能力等等等等。而心理健康或是心理問題也只是這成千上萬標簽中的一個,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整體。所以,與其“同情”,不如
“共情”,給予對方更多的傾聽、理解、支持。很多時候善意的揣測或是過度小心翼翼反而體現了內心潛在的歧視,很可能適得其反哦!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孔明與仲達
如何對待抑郁癥好友
心理熱線
心理熱線
非常感謝在你不愿意和人溝通的時候,還能花時間精力在問吧這里留言提問。這看起來是非常重要的求助信號。
的確就像你說的,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辦法替代你承受一切你正在經歷的痛苦。但我相信,我們的陪伴和存在本身,也能讓你感受到善意和溫暖。
雖然我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么,但當你感到絕望的時候,可以嘗試主動做一些改善當下體驗的事情。比如調動你的各項感官和想象力的,通過視覺的優美畫面、聽覺的音樂、觸覺的毛絨玩具或是枕頭的擁抱、嗅覺的好聞氣味、味覺的美食等,專注體驗自己當下的感受(如
果環境不允許的話可以調動一下想象力),舒緩一部分負面的情緒。也可以嘗試離開當下的環境或是轉移你的注意力。
而過度的絕望感很多時候可能是我們自己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想象一下如果你身邊有人告訴你,TA有這樣的體驗,你會怎么回應對方呢?
另外,你描述了非常強烈的低落的情緒和自殺的意念。因此強烈建議你一定要去當地精神衛生中心或是三級甲等醫院精神科/心理健康科接受更的評估和診療。有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傾向和情緒體驗會受到心理問題或是精神疾病的影響變得格外消極、沒有行動力,變
得不像我們記憶當中的自己。這時候,一定要把“真實的自己”和“心理疾病中的自己”區分開來,而不要受后者的控制,反而來否定真實的自己哦。
希望你能看到。如果有任何其它問題,也非常歡迎隨時另開一個問題。回復的內容我因為收不到提醒,所以都無法及時回復,但問吧主題之下的提問,我都會盡快回復的。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朝思暮想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抑郁癥還是裝的?
心理熱線
抑郁本身就是基于每個人的主觀情緒體驗判斷的。所以,建議不忽視任何求助的信號,而誤以為對方是“裝”的。
當然,不少心理問題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次級獲利”(secondary gain),即因為患有心理問題而獲得的好處,比如身邊人的關注、休息、更低的期待等等。幫助對方認可這些次級獲利,并確保對方在脫離心理問題的前提下,依舊甚至能獲得更多的積極反饋才是更有效的
。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苦惱的媽媽
兒子因為我不恰當的教育和溝通方式,學業受到非常大影響,醫院診斷得了焦慮癥。現在已多歲,不愿跟我溝通,常常不耐煩、對自己不自信,但表現又似乎很自負的樣子,有好多習慣比如花錢大手大腳等我看不慣,卻不知怎么跟他切入話題?哎,咋辦呢?
心理熱線
建議您可以考慮的心理咨詢。他自己單的個案咨詢,或是和您一起的親子/家庭咨詢都能在個月左右的時間后有效改善他的行為模式和情緒體驗,緩解你們之間的沖突。
在日常的交流中,建議您更直接地表達對他具體特質、行為、成就的認可,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優點上。這樣他才能從內心認可自己的價值,而不需要依賴外界的評價或是物質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靜安小尼姑
我是大二學生,即將成為一名義務女兵,我本身是一個有點內向的人,想向您問一下我應該怎樣調試心理以適應的環境
心理熱線
內部環境根據具體職能不同也還是會有比較大的差異。其實落實到每天具體的生活日常,可能你就不會覺得那么可怕了。更多的它本身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集體生活。而你自己過去的經歷里也有不少類似成功的適應經歷,比如每一次的升學,適應新的集體等等。祝你
一切順利哦!
陽光明媚妮
我外甥女得抑郁癥,自殺過兩次,慶幸被救,我們作為親人,該如何幫助她啊?
她是單身家庭,她爸媽以前經常吵架是不是對她病有很大影響啊,兩年前終于離婚了,我姐一個人帶她確實很不容易。
栁劉
如何判斷自己已經抑郁?
心理熱線
你可以在網上找到SCL、抑郁自評量表、貝克抑郁測試等相關的標準化抑郁癥狀自我測評量表,這些也都是醫院常用的癥狀類測試標準。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半月運行
周老師您好!我是一個,身邊有很多朋友,因為學習和感情生活方面的焦慮和負面情緒,懷疑自己有抑郁癥之后去公立醫院掛號診斷。醫生往往在問幾個問題后就確診他們抑郁癥,而且開了一些精神藥物。我有點疑惑這樣診斷是不是會和他們的健康情況有些出入?抑郁
癥的確診標準是什么樣的?希望老師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謝謝老師!
心理熱線
作為心理咨詢師,我本身并沒有診斷的權力,這里只是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和我了解的常見操作,具體診斷治療還是以醫囑為準。
簡單來說,抑郁癥的癥狀標準主要是心境低落和興趣喪失來個方面,常見的具體癥狀包括睡眠障礙、自殺念頭和嘗試等等;病程持續兩周。一般來說,醫院常用的是自我測評量表,常見的包括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MMPI)、項癥狀清單(SCL)、抑郁自評量表、貝克抑
郁量表等等。
而對絕大部分人而言,藥物治療也的確是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緩解相關癥狀的。但通常我會建議有明確相關起因的來訪者、青少年來訪者、或有其他人格特質相關問題的來訪者,可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考慮進行心理咨詢,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騰飛
不想進工廠上班,想自己做生意家人都不支持,越來越迷茫,頹廢,感覺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了
心理熱線
很多時候在負面情緒里面陷得太深會讓人產生“隧道視角”,周圍所有積極的東西都被隱藏在黑暗里了。我會建議你可以找的心理科或是咨詢行一下情緒測評,在改善情緒之后能更客觀理性地思考你的長期發展問題。因為很可能并不是只有你提到的這兩個選擇
,而是因為現狀的壓迫感讓你看不到其它的可能性了。
吟風
現在學生學習壓力大,都從幼兒園開始了,學習時間多,鍛煉身體和生活實踐太少,沒有成長錘煉、始終擔心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更擔心上大學立生活時突然出問題,真不知如何是好
心理熱線
是的,大學和之前的生活很不一樣,需要適應的內容從課程安排、校園生活、甚至新的城市文化、以后的職業發展各種壓力都會在這一階段顯現出來。現在的應試體系之下,在教育的更早階段都還無暇培養這些相關的技能,所以到了大學的時候就顯得更加手足無措了。
這時候如果能更積極利用學校已有的各類學生資源、獲得更多來自家人朋友的支持,都能緩解壓力。同時,大部分大學也都設有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在遇到具體情緒困擾的時候也可以尋求的幫助。
夜啊
群體相比較同年齡層的人來說,發病率會更高嗎?
網友fMbIFz
周老師你好!得知一個朋友得了抑郁癥,剛去看望了他。目前知道他在服用三種藥,然后有打坐觀想。在兩小時的聊天中,可以看出他對于目前的"對十么事都沒興趣,沒有活力"這個狀態很困惑,害怕。他也說自己根本不敢一個人待著,害怕。作為朋友,我建議他好
找個心理咨詢師。他總想回到從前,認為從前很快樂,,他是個在社會上公認的所謂的"成功的人"。但突然經歷了事業的失敗,無法承受情緒和狀態的大反轉。我有點手足無措,怕說十么不該說的話刺激到他。但又希望可以幫助到他,對他有一些好的疏解。我想問和他
交流需要注意十么,,謝謝了
心理熱線
因為朋友的身份限制,您的朋友對您會有一些先存標簽,也會擔心有些事情說了之后您對他的評價,或是潛意識想要利用這些。
這些由于朋友關系先存的偏見是無法跨越的。這也是為什么心理咨詢師也不能給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做咨詢。所以也建議您的朋友找到適合自己的存在主義或是精神動力學派取向的咨詢師。通常有這兩個學派相關培訓背景的咨詢師更擅于協助來訪者探索并重塑更穩定的
意義感、價值感。
從朋友的角度可以以傾聽和認可對方的情緒為主。相信他也不是為了尋求解決方案來和您談話的,因此也不比急于安慰或強加希望感,讓他覺得好像不開心是錯的,我“應該”要更好的,反而加深自責或自愧的情緒。
水晶透明
請問,出現什么情況時要高度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有抑郁癥,并及時就診?
心理熱線
抑郁癥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思維遲滯(反應速度變慢、思維易渙散),情緒低落(根據個人年齡性別、人格特質等等具體表現多變,有時表現為煩躁易怒、悲觀絕望、自我否定等),興趣缺乏,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勁來。
但表現上個體差異還是很大的,有的是特別典型的低落情緒強度強、無法控制,無端哭泣,不想出門,甚至有自殺自殘意念。但也有些表現為沉迷網絡、暴飲暴食、家庭矛盾,和其它心理問題共病。
還有一項社會功能受損程度標準,也就是本人的學業、工作、人際關系受到了多大的負面影響。
當主觀或周圍人的困擾和痛苦程度較高的時候,都可以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DS, 項癥狀清單SCL做一個初步的評估。但只有精神科醫生才有診斷權。即使是心理咨詢師也都沒有進行具體診斷的權力的。
程六一
您好,多有打擾。
我去年六月懷疑自己有這方面傾向在南京鼓樓醫院掛號,醫生讓我做了兩份測試表。我的項癥狀清單測試結果總分,醫生看了測試結果說我有中度抑郁狀態,中度強迫和中度其它項目,當然還有其他輕度癥狀,醫生簡單問了我原因,給我開了藥就讓我走了。
不是很清楚這其中原理,因無診斷證明書只開了藥,憑借此類測試和簡單詢問直接開藥是否不妥,我也半信半疑但似乎在試圖尋求幫助時走錯了門。
倘若我在抑郁癥邊緣徘徊,該如何自處,還請老師解惑。
心理熱線
因為包括抑郁癥在內的絕大部分心理問題都是有生物生理基礎的,因此藥物治療的原理就類似如果醫生驗了血驗了尿發現是糖尿病,那就開胰島素。而如果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那就開抗抑郁類藥物(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五羥色胺再提取抑制劑)。這是比較標準的臨床操作
方法。
主要的區別在于現在并沒有特別穩定實用的腦神經遞質測量方法和數量標準,不像白細胞驗個血就能和正常范圍數值比較,高了就有足夠臨床依據開抗生素。
因此,標準化量表包括項癥狀清單、抑郁自評量表、貝克抑郁測驗、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都是比較常用的有正常數值范圍提示的測試。而且由于心理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比較主觀的體驗,因此這類測試一直在國內外都沿用至今。
如果您仍然存有相關疑問的話,建議前往當地精神衛生中心或三級甲等醫院精神科尋求醫生意見,也可以另外預約特需或門診。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個回答
網友EjmYj
社會應該如何對待抑郁癥患者?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鷹潭兒童鬧情緒海洋花教育
600元
產品名:兒童注意力開發
田燕心理團隊德陽兒童記憶力訓練方法
1000元
產品名:學生心理測試
塔城青少年一對一免費咨詢咨詢
面議
產品名:心語者心理一對一疏導
懷化免費在線抑郁咨詢熱線
面議
產品名:線上一對一咨詢
撫順免費青少年心理咨詢
面議
產品名:心語者心理咨詢
田燕心理團隊東營區心理咨詢機構
面議
產品名:心語者
塔城學生心理測試
面議
產品名:心語者心理一對一疏導
懷化免費在線抑郁咨詢機構
面議
產品名:線上一對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