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家長不懂,就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局面。
阿爾法狗戰勝柯潔,其訓練過程,用計算機編程技術昭然若揭的寫在那里。這種技術,本身就是模仿人腦神經網絡的計算方式。神如阿爾法狗一樣的技能,也是從一張白紙,逐步訓練出來的。終的結果,是一張復雜的神經網絡。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換句話說,訓練過程結束之后,神經網絡的戰力舉世,你也無法重新復制。過程,是不可逆的。你要想再得到一只神狗,只能生二胎,重新來一回了。
在科幻世界里,早就有過類似的思考,試圖通過某種技術去定制人腦神經網絡。有一種細菌叫做噬腦菌,可以穿透血腦屏障,感染神經元細胞。易莫金人,掌握了控制噬腦菌的方法,可以人為干預神經元細胞的鏈接和成長,定制聚能者。任何人,通過計算機控制,都可以形成某種領域的高度專注力,成為頂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每一個孩子的心愿。
可為什么有的孩子一路高歌,而有的孩子卻一蹶不振?
除了現實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幼小心靈缺乏正確管理壓力和情緒導致的,即繭自縛導致的。
自己想表現好,但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力不從心。
比如游戲電視等誘惑,有的孩子想看就看,不看也可;而有的孩子卻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前者是娛樂消遣,后者更多的是無聊和解悶。
比如,成績好的時候,為了犒勞自己而玩下游戲——帶著愉悅心情玩,這種玩法一般不會上癮;成績落下,被父母數落了,為了解憂而玩下游戲——帶著焦慮煩悶的心情玩。
借酒澆愁愁更愁,這種“沾上”游戲的孩子,多半會上癮。
其實,落后的孩子都是有苦難言的。前面有刀山火海(不堪重負的學業和傷心的校園),后面有窮兇極惡的“鬼子”(不懂家教的家長),夾在中間的孩子難啊!
學習就跟牛吃草一樣,記憶就跟牛的反芻一樣:吸收——復習和消化——分享……
這是學習的全過程。
完成這個循環,記憶就會一次次加深。
為什么嚴重的心理問題會越來越強化,后惡化為精神分裂?就是因為記憶被加深。
秋水理論根據“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播種”五個植物生長的環節,解釋了人的心理發展規律。
孩子的教育,一個是要提升學習的正向積極的記憶,比如知識的記憶,恩情的記憶;弱化負面的記憶,比如仇恨,自責,關注自己的缺陷。
可以用錢丹塞恩學習方法。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解釋重度抑郁癥?
知友:抑郁癥發展到什么程度才能稱之為重度抑郁癥呢?有沒有除藥物治療以外的其他方法幫助患者朋友康復?
站在西方(現代)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抑郁癥的輕重,就看抑郁癥的癥狀輕重。比如情緒化或者軀體化嚴不嚴重?心里沖突的時間、折騰的程度、心理痛苦有多久?癥狀是否泛化?社會功能障礙嚴不嚴重?
根據許又新教授的觀點,可以從“時間、是否泛化、社會功能”三個維度對抑郁癥輕重進行劃分——輕度、中度、重度。
中國本土心理學不一樣,不是根據抑郁癥的癥狀輕重或癥狀的多少,而是根據思想偏執的程度——與常態思想偏離的角度和長度的大小進行劃分。至于抑郁的時間多久,對社會功能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不是根據這個來評估,而是根據來訪者的思想偏執和態度來診斷。
然而,人的思想偏執程度,跟海水一樣不可斗量,因為它不是客觀,而是當事者自己無法感受的主觀東西。
由于抑郁情緒或抑郁癥狀,客觀真實,西方心理學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
也讓人信以為真,認為科學。
西方心理學跟中國本土心理學的理念完全不一樣。中國本土心理學主講生病的人,講人的思想,講整體觀念;而西方心理學主要研究人的病,講病的具體癥狀。
對抑郁癥的認知、定義不同,治療的理念和效果就完全不同。
西方心理學,總是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癥狀性治療輪回中,讓無數患者被牽著鼻子瞎轉悠,永無出頭之日。
我自己曾經學習運用傳統文化,從嚴重抑郁癥走了出來,而且幫助了不少人,讓他們恢復健康,讓他們重新站立起來,變成正常人。
為什么很多青少年不想出門,不敢遠行?家長焦慮萬分,孩子自己也只能躺著呻吟。
只因為心里背著沉重的包袱,只因為心里有的矛盾沖突。
他的童年記憶,過去的陰影,學校和家庭給他的童年帶來的創傷,歷歷在目,無法釋懷。
自小善解人意,膽小怕事,一直把不好的情緒留給自己,把微笑留給別人,一直忍氣吞聲,以至于現在不堪重負。
到了成年季,看到別人活得好好的,看到別人跑得比他快,自然就會想到很多,想到自己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想到過去,看到現在的自己,心里就來氣,就會把一切不順歸結到學校和家庭。
恨老師對他辱罵和打擊;恨父母蠻不講理,扼殺他的童年天性。
校園那么冷酷無情,家庭又是如此兇神惡煞,孩子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小時候你們壓著我,長大后你們也應該要放寬點,可父母照樣對我大呼小叫,總是希望我能他們。”
“我以前理解你們,你們就不能反過來理解下我?”
“我都這么大,早已成年了,為什么我就不能做一點主?”
人受了傷,反應就是想發泄,想反擊對方。
“可是他們是我的老師,是我的父母,是我的長輩,我不能忤逆,只有忍氣吞聲,把恨壓在我心里,把憤怒活生生地強忍下去。”
“忍辱負重這么久,我有點扛不住了!”
忍得越多,扛得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