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炒作與投資情緒
市場炒作:部分商家、投資者或機構可能會對某些翡翠品種或藏品進行炒作,通過夸大宣傳、操縱市場供需等手段,制造性和投資熱點,吸引投資者跟風買入,從而推格。
投資情緒:投資者對翡翠市場的預期和信心會影響投資決策。若市場普遍預期翡翠價格將上漲,投資者會積極參與拍賣,推動價格上升;若市場出現負面消息或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情緒謹慎,可能會減少參與,導致價格下跌。
性推動價格上漲
資源枯竭:翡翠主要產自緬甸,而緬甸對礦區的管控日益嚴格,加上長期的開采,翡翠原石的產量逐漸減少,性愈發明顯。在 2024 年緬甸公盤上,原石供應量雖有所上漲,但料占比不足 5%,標王價格飆升至 1440 萬人民幣。
成品:原石的導致翡翠成品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在拍賣市場上,的玻璃種、帝王綠等翡翠飾品往往成為焦點,其價格屢創新高。例如,2025 年某國際珠寶拍賣會上,一件 “冰清玉潔” 的玻璃種翡翠手鐲以 800 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翡翠拍賣市場前景較為廣闊,具有以下發展趨勢:
需求持續增長
經濟發展帶動需求: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亞洲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高凈值人群數量不斷增加。在中國、東南亞等地區,翡翠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被視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富裕對翡翠的需求將繼續保持旺盛。
文化推廣拓展市場:隨著翡翠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歐美藏家開始關注和認可翡翠的價值,參與到翡翠拍賣市場中,使得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
年輕一代消費崛起: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逐漸增強,對翡翠的喜愛程度也在提高,他們更注重翡翠的設計和款式,這將促使翡翠拍賣市場更加多元化,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