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負荷監測的市場機遇-北京7個區啟動學生日運動量監測工作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董兆瑞)今天上午,《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北京市已啟動學生日運動量監測工作,選定東城、西城、朝陽、海淀、門頭溝、大興、懷柔7個區為試點區。
李奕表示,北京市教委已組建團隊,采取智能化的方式對學生每天的運動量進行數據分析,探索科學制定運動量、運動強度等評價指標,研究引導科學鍛煉、鍛煉、有效鍛煉,避免運動傷害,避免無效運動,讓科學合理的鍛煉得以實現和推廣。
“試點成熟后,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單一體質健康考核和日運動量監測相結合的測量方式,如果孩子每日運動量、心率等達到一定指標就可以積分,將積分納入過程性評價,也就是說只要孩子每天都運動了,就能得分。”他說。
此外,北京市教委還將加緊研究制定現場考試標準和規則、過程性考核管理辦法,建立體育與健康知識資源庫,建設過程性考核管理平臺,細化研究傷病、轉學、免考等特殊情況的具體處理辦法,在考試規則、賦分標準方面予以周全考慮。
問: 中高運動強度是指課外體育活動?
答:這是沒有根據的,可以試想,在我國如果體育課堂教學都不能達到中高運動強度,指望課外體育活動達到這樣的運動強度便是“奢望”,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因此,無論是體育課,還是課外體育活動,都應該達到中高運動強度,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和鍛煉效果。
智能運動負荷監測系統終端設備的設計原則:在不影響使用者日常活動的情況下,能長時間實時測量運動負荷,因此設計上要求結構巧、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同時由于受使用環境的限制,應采用電池供電,故還要求系統耗電要低。考慮到使用人群的不確定性,操作上應簡單明了,測試結果直觀。系統設計框圖如圖1所示。系統通過反射式光電傳感器感知人體脈搏信號的變化,并將其轉換為電信號,經過后級電路濾波、放大后輸入單片機內部進行A/D轉換。在單片機內部通過算法計算出人體實時運動負荷、平均運動負荷,并將結果通過藍牙通信傳輸智能手機顯示,實現人體運動過程性運動負荷實時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