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爪,又名雞掌、鳳爪、鳳足,是雞的腳爪,可供食用。雞爪在美食家的菜譜上不叫雞爪,而稱做鳳爪。在中國南方,鳳爪可是一道上檔次的名菜,其烹飪方法也較復雜。
雞爪好趁新鮮制作成菜,一般放冰箱內可保鮮1-2天不變質。如果需要長期保存生的雞爪,可把雞爪洗凈,在表面涂抹上少許黃酒,用保鮮膜包裹起來,放入冰箱冷凍室內冷凍保存,食用時取出后自然化凍即可。
選購雞爪時,要求雞爪的肉皮色澤白亮并且富有光澤,無殘留黃色硬皮;雞爪質地緊密,富有彈性,表面微干或略顯濕潤且不黏手。如果雞爪色澤暗淡無光,表面發黏,則表明雞爪存放時間過久,不宜選購。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后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后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多樣,這種傳統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別在于價格和設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或電風扇)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既名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廣東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紅茶為主,取其暖胃去膩,利于消化。常見的有發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等),有的人也喜歡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紅茶色深紅,湯濃稠,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都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茶點恰是配搭。
也正正是因為廣東蒸鳳爪的軟嫩,無論老人或是小孩,都可以無障礙地享受它。再說鳳爪營養極其豐富,內涵膠質,可以保持皮膚的滋潤,有養顏之效,也難怪是諸多女性的摯愛呢!
除了傳統的茶點外,廣式早茶還有各種小菜,如醬牛肉、金錢肚等,這些小菜不僅可以搭配茶一起食用,還可以作為主菜與米飯搭配食用。廣東人喜歡用小壺或蓋碗來泡茶,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茶葉的用量和浸泡時間,從而更好地發揮茶葉的香氣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