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CMA/CNAS報告形式電子報告/紙質報告檢測周期3~5個工作日
塑料彎曲試驗是評估塑料材料力學性能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測定材料在彎曲載荷下的強度、剛度及變形特性。以下從試驗目的、標準、設備、流程、數據處理及注意事項等方面詳細說明:
一、試驗目的
測定塑料材料的彎曲強度(材料斷裂前能承受的大彎曲應力)和彎曲模量(材料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
評估材料在靜態彎曲載荷下的韌性或脆性,為材料選型、結構設計及質量控制提供依據。
二、常用標準
標準體系 標準號 適用范圍
ISO ISO 178:2019 通用塑料彎曲性能測定
ASTM ASTM D790-21 熱塑性和熱固性塑料彎曲試驗
GB/T GB/T 9341-2008 中國塑料彎曲性能試驗方法
JIS JIS K7171:2015 日本塑料彎曲試驗標準
三、試驗設備與樣品制備
1. 主要設備
材料試驗機:配備彎曲夾具(三點彎曲或四點彎曲),載荷精度≥1%。
彎曲夾具:
三點彎曲:適用于測定彎曲強度,支點跨距通常為樣品厚度的 16 倍(如樣品厚 4mm,跨距 64mm)。
四點彎曲:適用于測定彎曲模量,載荷分布更均勻,減少局部應力集中。
位移傳感器:測量樣品中點撓度,精度≥0.01mm。
環境控制箱:如需控溫(如 23℃±2℃)、控濕(50%±5%)。
2. 樣品制備
形狀與尺寸(以 ASTM D790 為例):
矩形試樣:長 80-127mm,寬 12.7mm,厚 3-12.7mm,邊緣無毛刺。
若樣品為板材,需從板材上切割標準試樣,避免各向異性影響。
預處理:
樣品需在標準環境(23℃±2℃,50%±5% 濕度)下放置 40 小時以上,消除內應力。
四、試驗流程
設備校準與參數設置
校準試驗機載荷和位移傳感器,設定加載速度(通常 2-10mm/min,根據材料硬度調整,如硬塑料選 2mm/min,軟塑料選 10mm/min)。
安裝樣品與夾具
將樣品平穩放置于支點上,確保樣品與支點垂直,無傾斜。
加載與數據采集
啟動試驗機,均勻施加彎曲載荷,記錄載荷 - 位移曲線直至樣品斷裂或達到規定撓度(如樣品厚度的 5%)。
若樣品未斷裂(如高韌性塑料),則在達到大載荷后停止試驗。
數據記錄
記錄大載荷、斷裂時的撓度、樣品斷裂形式(如脆性斷裂、韌性斷裂)。
應用場景:
用于塑料板材、管材、型材的質量檢測,或評估材料添加填料(如玻璃纖維)后的增強效果。
通過彎曲試驗,可全面了解塑料材料在彎曲載荷下的力學行為,為工程設計和材料研發提供關鍵數據支持。

關于塑料拉伸的國家標準主要有以下這些:
GB/T 1040《塑料拉伸性能的測定》:這是核心國家標準,分為多個部分。
第 1 部分:總則:規定了在規定條件下測定塑料和復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則,包括試驗原理、術語定義及通用要求等。
第 2 部分:模塑和擠塑塑料的試驗條件:明確了模塑和擠塑塑料進行拉伸性能測定的具體試驗條件與數據處理方法。
第 3 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試驗條件:針對薄膜和薄片類塑料的拉伸性能測試,規定了相應的試驗條件等內容。
第 4 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異性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試驗條件:適用于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異性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測定。
第 5 部分:單向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試驗條件:規定了單向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拉伸性能測試的相關條件。
GB/T 11546-1989《塑料拉伸蠕變測定方法》:規定了塑料拉伸蠕變的測定方法,用于研究塑料材料在長時間恒定拉伸負荷作用下的蠕變性能。
GB/T 13525-1992《塑料拉伸沖擊性能試驗方法》:該標準規定了塑料拉伸沖擊性能的試驗方法,以評估塑料材料在高速拉伸沖擊載荷下的性能。
GB/T 16421-1996《塑料拉伸性能小試樣試驗方法》:適用于采用小尺寸試樣對塑料拉伸性能進行測定,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材料量有限或需要對小部件進行測試時使用。
GB/T 1447-2005《纖維增強塑料拉伸性能試驗方法》:針對纖維增強塑料,規范了其拉伸性能的試驗方法,包括試樣制備、試驗設備、試驗步驟以及結果計算等方面。
GB/T 3354-1999《定向纖維增強塑料拉伸性能試驗方法》:用于測定定向纖維增強塑料的拉伸性能,對這類材料的拉伸測試進行了詳細規定。
5 篇資料

人工加速老化試驗
通過模擬或強化單一環境因素(如光、熱、濕度),在短時間內評估材料老化性能。
1. 熱空氣老化試驗(常用)
原理:將試樣置于恒溫干燥箱中,在氧氣氛圍下加速氧化老化,模擬高溫環境(如發動機艙、烘箱設備)。
設備:熱老化箱(溫度控制精度 ±1℃,空氣流通速率 10~20 次 / 小時)。
步驟:
試樣在 23℃±2℃環境調節 24 小時,測量初始性能(如重量、拉伸強度)。
將試樣放入老化箱,按標準設定溫度(如聚乙烯 70℃,聚丙烯 100℃)和時間(24h、168h、1000h 等)。
取出試樣冷卻至室溫,再次測量性能,計算老化前后的性能保持率。
標準參考:GB/T 3512-2014 中規定,溫度偏差應≤±1℃,試樣與箱壁距離≥50mm。

人工加速老化試驗
光老化試驗(模擬紫外線輻射)
紫外(UV)老化試驗:
原理:使用紫外燈(如 UVA-340、UVB-313)發射特定波長紫外線(280~400nm),配合冷凝或噴水模擬晝夜溫差與雨水侵蝕。
設備:紫外老化試驗箱(如 QUV 設備),典型條件:UVB-313 燈,波長 295~313nm,輻照度 0.89W/m2@310nm,冷凝階段溫度 50℃,噴水階段溫度 60℃。
標準:GB/T 16422.3-2014,適用于評估塑料耐候性(如戶外管材、涂料)。
氙燈老化試驗:
原理:氙燈發射全光譜(290~2500nm),更接近自然光,通過濾光片調節光譜分布(如窗玻璃濾光、日光濾光)。
設備:氙燈老化箱(如 Ci65 設備),典型條件:輻照度 550W/m2@300~400nm,溫度 65℃±3℃,濕度 65%±5%,周期 120min(102min 光照 + 18min 噴水)。
標準:GB/T 16422.2-2014,適用于汽車內飾、建筑塑料等需耐全光譜輻射的材料。

FRP 拉伸強度的測試方法與標準
測試需遵循國際或行業標準,典型流程及標準如下:
試樣制備
試樣形狀:常用啞鈴型或矩形,需確保夾持端不提前破壞。
尺寸:如 ASTM D3039 標準中,試樣寬度 12.7 mm,標距 50 mm。
測試設備與條件
材料試驗機,加載速率通常為 2-5 mm/min,需控制環境溫度和濕度。
關鍵標準對比
標準體系 適用范圍 測試要點
ASTM D3039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 規定試樣尺寸、加載速率及數據處理方法
ISO 527-4 纖維增強塑料 區分單向和多向增強材料的測試要求
GB/T 1447-2005 中國國家標準 等效采用 ISO 527,側重玻璃纖維增強塑料
數據計算
拉伸強度(σ)= 斷裂載荷(F)/ 試樣原始截面積(A)。

FRP 拉伸強度的提升途徑與技術
多尺度增強
引入納米材料(如碳納米管、石墨烯)改性樹脂,改善界面載荷傳遞,可使拉伸強度提升 10%-30%。
混雜纖維設計
混合碳纖維與玻璃纖維,兼顧強度(碳纖維)與成本(玻璃纖維),例如某些風電葉片采用混雜 FRP,拉伸強度達 800-1000 MPa。
智能 FRP 材料
嵌入光纖傳感器監測拉伸載荷下的微裂紋擴展,實現強度退化的實時預警。

纖維增強塑料的拉伸強度依托于纖維與基體的協同作用,通過優化材料組成、成型工藝及界面性能,可在輕量化場景中替代傳統金屬材料。其測試與應用需結合具體標準與場景需求,而納米技術與智能監測的引入正推動 FRP 向更高強度、更智能化方向發展。

塑料板耐液體試驗
試驗目的與應用場景
耐液體試驗是評估塑料板在特定液體環境中抗腐蝕、溶脹、性能退化能力的關鍵測試,主要用于:
材料篩選:確定塑料板是否適用于化工、食品、水處理等接觸液體的場景。
質量控制:驗證塑料板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達到耐液體性能標準。
壽命預測:通過加速試驗預估塑料板在長期液體浸泡下的可靠性。

塑料板的耐液體性能評估指標
重量變化率(Δm)
公式:Δm = (m? - m?)/m? ×
標準:通常要求 Δm ≤ ±5%,具體依應用場景調整(如食品接觸材料要求更嚴格)。
尺寸變化率(Δd)
公式:Δd = (d? - d?)/d? ×
關注:厚度膨脹或收縮可能影響密封性能(如管道墊片)。
外觀與結構變化
目視檢查:變色、起泡、裂紋、分層;
顯微鏡觀察:表面微觀損傷(如溶劑導致的微裂紋)。
力學性能保留率
測試浸泡后試樣的拉伸強度、彎曲強度,要求保留率≥80%(如 ASTM D543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