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五倍子,文蛤,百蟲倉,木附子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喜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或石灰巖的堿性土壤上都能生長,耐瘠薄,不耐水濕。根系發達,有很強的萌蘗性。
栽培技術編輯
五倍子的生長,同時具備致癭蚜蟲、夏寄主樹和冬寄主苔蘚3個條件。
(一)倍林的培育
可用人工造林和在原有倍林中補植倍樹兩種方法。鹽膚木、青麩楊和紅麩楊都可用種子繁殖或根蘗繁殖。人工造林需樹苗量大,宜用種子育苗,補植樹苗可用根蘗苗。
1.種子育苗
(1)種子處理:將鹽膚木、青麩楊、紅麩楊的種子分別裝袋并放在流動水中浸泡6-7天,取出用手揉去殘存果肉和蠟層,再置50℃左右溫水中浸種24小時,晾干待播。或用機械打去果肉和蠟層后用草木灰水、堿水或肥皂水洗凈,再用60-70℃的熱水浸種涼干待播。
(2)播種:于3-4月將苗圃的土耙平整細,按行距30-40厘米開淺平溝條播,把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覆土,以蓋過種子為度,并蓋草保濕。苗出齊后,適當間苗。當年冬季或第2年春季即可移植。
2.營造倍林林地應選避風、濕度較大的陰山、半陰山中、下部、山腹低地,或田邊、地角、溪邊溝旁、房前屋后。于冬、春季陰雨天按株、行距1.5米×1.5米開穴種植,以每畝200-220株為宜。
3.補植倍樹在倍林中林木稀疏處,按每畝200-220株均勻分布為原則,補植倍樹,可育苗補植,也可在倍林中挖取從老倍樹根部長出的新樹苗新植。在補植時還可砍去不結倍子的老樹,以新苗取代,以提高結倍林木數量。
五倍子的采收時間在夏末秋初,以五倍子已長成而里面的蚜蟲尚未穿過癭壁時為佳。此時的五倍子形似飽滿的橄欖,外表呈棕色或黃色,帶有少量灰白色的絲狀毛茸,皮壁厚約1cm,內藏有翅或有翅芽的灰色蚜蟲。采下的鮮倍要及時用沸水浸燙。在火大、水多、水沸騰時投倍和快速浸燙,待五倍子表面由黃褐色轉為灰色時,立即撈出曬干或微火烘干。成品含水量不超過14%,倍殼質硬聲脆,手壓能破成碎片,即可出售。
【別名】文蛤、百蟲倉(《開寶本草》),木附子(《現代實用中藥》)。
【漢語拼音】wubeizi
【名稱英】Galla Chinensis。
【成份】鹽膚木蟲癭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樹脂、脂肪、淀粉。
【加工采集】角倍蚜的蟲癭,稱為"角倍",多于9~10月間采收;倍蛋蚜的蟲癭稱為"肚倍",多于5~6月間采收。如收采過時,則蟲癭開裂;影響質量。采得后,入沸水中煎3~5分鐘,將內部仔蟲殺死,曬干或陰干。
【藥材鑒別】①角倍
又名:菱倍,花倍.呈不規則的囊狀或菱角狀,有若干瘤狀突起或角狀分枝,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有灰白色軟滑的絨毛,質堅脆,中空,破碎后可見黑褐色倍蚜的尸體及白色外皮和粉狀排泄物。壁厚1~2毫米,內壁淺棕色,平滑。破折面角質樣。氣微而特異,味澀而有收斂性。以皮厚、色灰棕、完整不碎者為佳。
②肚倍
又名:角倍。呈紡錘形囊狀或長圓形,無突起或分枝,外表毛茸較少,壁厚2~3毫米,折斷面角質樣,較角倍光亮。以個大、皮厚、質堅、完整者為佳。
上述藥材產于四川、貴州、云南、陜西、湖北、廣西等地。此外,如湖南、河南、甘肅、廣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亦產。以角倍的產量為大,肚倍的質量為佳。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