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五倍子,文蛤,百蟲倉,木附子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入藥部位葉上的蟲癭。性味味酸、澀,性寒。歸經歸肺、大腸、腎經。功效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主治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自汗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相關配伍1、治瀉痢不止:五陪子一兩。半生半燒,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紅痢燒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湯下。(《本草綱目》)
2、治自汗、盜汗: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也。(《本草綱目》)
3、寐中盜汗:五倍子末、蕎麥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臥待饑時,干吃二三個,勿飲茶水。(《本草綱目》)
4、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鮮綿灰等分,米飲服二錢。(《本草綱目》)
5、治瘡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臘醋腳調涂四圍。(《本草綱目》)
五倍子學名(Rhus chinensis Mill.),又名百蟲倉、百藥煎、棓子,為同翅目蚜蟲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蟲寄生于漆樹科植物“鹽膚木”及其同屬其他植物的嫩葉或葉柄,刺傷而生成一種囊狀聚生物蟲癭,經烘焙干燥后所得。此外,五倍子還是一種藥材,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揀凈、敲開、剔去其中雜質。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止血,。治肺虛久咳,久痢。久瀉,脫肛,目汗,盜汗,遺精,便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腫毒,瘡癤,睫毛倒卷。
①《本草拾遺》:"治腸虛泄痢,熱湯服。"
②《日華子本草》:"治中藥毒,消酒毒。"
③《開寶本草》:"療齒宣疳蠿,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
④《本草圖經》:"生律液。"
⑤《本草衍義》:"口瘡,以末摻之。"
⑥《本草衍義補遺》:"菩收頑痰,解諸熱病。"
⑦《本草葷筌》:"煎湯洗眼目,消亦目止疼,專為收斂之劑。"
⑧《綱目》:"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嘔吐,失血,久痢,黃病,心腹痛,小兒夜啼,治眼赤濕爛,消腫毒、喉痹,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
⑨《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用于火傷及燙傷。"
【性味】酸,平。
①《開寶本草》:"味苦酸,平,。"
②《綱目》:"酸咸,平,。"
③《本草備要》:"咸酸澀,寒。"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湯熏洗、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外感風寒或肺有實熱之咳嗽及積滯未清之瀉痢忌服。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壓。
【副作用】小鼠腹腔注射五倍子煎劑0.25ml,均于12小時內死亡,減少為1/10量時則未見異常。豚鼠口服煎劑20g/kg,未見異常,皮下注射后,局部發生腐爛、壞死、動物表現不安,行動遲鈍,萎靡,食欲差,呼吸急促,24小時后死亡。鞣酸進入機體后幾乎全被分解為棓酸(Gallicacid)與焦棓酸,量則可引起灶性肝細胞壞死。小鼠腹腔注射五倍子0.25ml,均于12小時內死亡,減少1/10量時則未見異常。五倍子鞣質按1.875mg/kg劑量給94只小鼠皮下注射??,3天內死亡72只。腸鼠口服煎劑20g/kg未見異常,而改用皮下注射??后,局部發生腐爛、壞死,動物表現不安并于24小時后死亡。鞣酸進入機體后幾乎全部被分解,但量亦可引起灶性肝細胞壞死。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