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安徽法桐,法桐產地,好養易活,合肥法桐,慶陽法桐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行道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8年及以上 |
樹形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對于法桐小苗難越冬,筆者試過了多種方法,從中獲得不少經驗教訓。從挖坑、種植、埋土到澆水,檢查封坑情況,認真、檢查,做到處處不疏忽、不漏掉一個細節。在生長后期多施磷、鉀肥減少。按照3米寬,7米長打畦。按照株距30厘米、行距35厘米的模式種植,定植后連續澆水3遍。澆水后及時檢查封坑情況,對的根系進行埋土,不正的小苗及時扶正,以免影響以后生長。到了秋末冬初,土壤封凍前,間隔一行起一行苗,移栽到別的空地中(對于土地充足的地區可以直接種成行距70厘米、株距30厘米)。把法桐的樹梢部分順著刮風的方向彎下來,埋入起苗后留下的空地中,盡量彎到深,大約苗高的2/3左右。埋土約10厘米,所有的法桐一致,朝一個方向埋入土中。在苗木小時候密植,既可以節約土地,又對小苗的直立生長很有好處。這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將貯存好的種條驚墊前后插入覆好地膜的土地內,株距三十厘米行距六十厘米。種條直插,頂部芽緊貼地膜上。插條時先插地膜,后插條,以防胚胎難以生成,造成難扎根。扦插種條完畢,應立即澆一遍水,等到土壤適宜時,及時找扦插高的種條,保持上芽眼在地膜以上。檢查完畢澆第二遍水時,應使用農藥隨澆水施入,全年澆水七到八遍,在速生法桐苗子生長到十五厘米左右時應及時定苗。法桐小苗的越冬:法桐小苗的越冬:筆者單位的苗圃位于河北衡水,曾經在2000年和2003年春季的時候引進了兩批法桐,都是同樣規格(地徑1厘米、高1.5米至2米)的小苗。批種植之后,沒有及時進行越冬保護,成活率在35%左右,因此損失很大。
苗圃法桐上肥,應在秋季整地時聯系施用。有機肥應充沛腐熟無大臭氣,不能用鮮糞(牛糞為冷性肥,鮮糞損害較輕);化肥一定要操控施用量,并須與灑水合作。春季栽苗不當即上肥,應待發芽成長到夏至后再用,這時溫度高,樹木成長旺盛而耗費大,需求分解構成越冬芽。新栽苗通常不上肥,由于根部多有創傷,很易受害。
法桐栽植不行過淺或過深,比原深度稍深不3公分為好。栽植坑應使根系悉數舒打開,不要使根曲折。填土應先填挖出的表土,填一層后用手往上輕提一下使根須理順后踐踏,踩時先用力將坑沿踩緊后再踩根頸下部。一定要踩實,然后再填基層土,再踐踏,直至填完并都踩緊。栽完一批后當即灑水,遍水和第二遍水距離約5至7天,都要澆透,今后約10天澆第三遍水,也要澆透。三遍水后地上見干要松土保墑,今后應視天氣情況灑水。樹苗發芽后需水量添加,切不行以為發芽了就不再灑水。
第二年早春土壤封凍時除去覆土,當心清理以防損傷樹體。除去覆土后的辦理措施:適當施入有機肥,畝上肥量在5立方米左右。旱季適當施入復合肥,每畝40公斤,可是上肥灑水不易8月份,否則會造成苗木徒長,樹稍不能木質化,下降抗寒性。夏日對小苗進行修剪,進步苗木的越冬抗寒性。
到了秋末冬初,土壤封凍前,距離一行起一行苗,移栽到另外空地中(關于土地足夠的區域能夠直接種成行距70厘米、株距30厘米)。把法桐的樹梢有些順著刮風的方向彎下來,埋入起苗后留下的空地中,盡量彎到深,大概苗高的2/3左右。埋土約10厘米,一切的法桐共同,朝一個方向埋入土中。在苗木小時分密植,既能夠節約土地,又對小苗的直立成長很有優點。這是一箭雙雕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