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白刺,白刺樹苗,白刺苗子,白刺樹苗子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防護樹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1年 |
樹形 |
圓球形 |
樹型 |
圓柱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果 |
白刺苗屬多漿旱生植物,具有很強的耐旱特性,白刺苗與中生植物相比,無論在水分生理指標上,還是在形態結構上,都有顯著的差別。例如,白刺有較低的葉水勢和蒸騰強度,較高的束縛水和束/自比*(表135—1);有較厚的角質層,較低的面/體比**和氣孔面積,較少的氣孔數和表皮毛數。白刺對大氣干旱和高溫雖有很強的耐性,但它仍需地下潛水補給水分,用龐大根系吸取土壤水分,故也有人稱它是“潛水旱生”植物。白刺的繁殖,在自然條件下可有兩種方式:核果成熟并脫落后,借風力滾動傳播(或鳥類啄食、攜帶傳播),行種子繁殖;沙埋后生出不定根,形成新枝條,脫離母體,行無性繁殖。它的花小而多,生于小枝先端,雄蕊10—15枚,花粉量大,有利傳粉。花粉粒長球形或近橄欖形,大小為48.9×29.6μm。花冠白色,既有調節花內溫度,保障花粉發育和受精過程進行,又有利于招引昆蟲傳粉,它的核果多汁、味甜,對招引鳥類或其他動物傳播種子有一定作用。種子表面有一層骨質的內果皮保護,形成堅硬的果核,對適應嚴酷的荒漠環境有一定意義。同時,它也耐貯藏,待條件適宜時再萌發。白刺不同植株結實率差異甚大,有的植株幾乎不結果實,而產量高的植株,可結果達5kg,其中有種子1kg,種子千粒重28.6—125.5g。
白刺果是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特有的沙生經濟灌木樹種之一,是藥用枸杞屬植物之一。其漿果——白刺果是名貴的中藥材,并具有抗氧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明確功效。白刺果中有豐富的生理活性成份和豐富的游離氨基酸,其中8種的氨基酸含量豐富。花青素、原花青素、維生素E、維生素C含量豐富,這些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明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能。白刺果以其的抗氧化功能和營養保健功效而被營養學家、醫藥學界所青睞,成為市場上的產品。花青素、原花青素(藍莓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質)的產品成為國內外大市場上公認的抗氧化功能食品添加劑,成為產品供不應求。
除了各種營養元素之外,白刺果實中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主要是植物化學物。就降血糖活性作用而言,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對高血糖具有抑制或調節的有八大類,按其化學結構可分為:萜類、黃酮類、多糖類、甾體類、胰島素、肽、氨基酸類、不飽和脂肪酸類、生物堿類、硫鍵化合物類。令研究人員驚奇的是,在白刺果實中發現了其中的7類。其中包括白刺多糖、白刺總黃酮等。
白刺還具有降血脂、預防冠心病等功效,其中的黃酮類物質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白刺具有降低高血壓,緩解頭暈、頭痛的作用,其中含有的卡波林類生物堿被認為是主要的功能物質。白刺中的尿囊素,具有麻醉、鎮痛、抗刺激性作用,并且還具有刺激組織生長,促進細胞繁殖,加快傷口愈合,軟化角質層蛋白等生理功能和增殖作用,可廣泛用于生產治療糖尿病、肝硬化及癌癥等的多種藥物中。
白刺既是沙生植物又是鹽生植物。比銀杏早一萬年,被稱為神奇的不死植物。樹枝不到兩米,根莖卻深達五十米,常于中藥“鎖陽”、“肉蓯蓉”共生,生長處周邊不積雪。白刺耐干旱抗風沙和耐鹽堿,對沙源的綠化,流動沙丘的固定,以及鐵路,公路,草原,農田,村鎮的保護,起到了其它灌木無法取代的作用。其生態價值。
白刺為蒺藜科、屬落葉性小灌木,多分枝,平臥,其枝條灰白色,先端針刺狀,老枝單葉互生,密生在嫩枝上,4~5簇生;葉線形,長1~2厘米,先端鈍,基部斜楔形,全緣,表面灰綠色,背面淡綠色,肉質,被細絹毛,無葉柄;花序頂生,蝎尾狀聚傘花序,萼綠色,萼片三角形,花瓣黃白色;果實近球形,徑5mm左右,果實成熟時初為紅色,后為褐色,酸、澀,有甜味,含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
白刺苗,中國古名為東廧、沙蓬米,俗名沙櫻桃。白刺苗果實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并且用藥歷史悠久。我國古書中對白刺藥用價值多有記載,記載事實與現代藥物記載和民間流傳的經驗大致相同。白刺果性溫、味甘、微酸,白刺果實現代入藥記載于《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是一種傳統的藥材,多用于民間。在《中藥大辭典》中稱為卡密,以果熟時采收,曬干入藥。具有健脾胃、滋補強壯、調經的功能,主治身體瘦弱、氣血兩虧、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感冒、神經衰弱、氣血兩虧、月經不調、虛寒腰痛等癥,還具有降壓、催乳等功能。白刺葉則作為民間藥用于神經痛和心律不齊等癥。
現代藥物化學研究證明,白刺含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黃酮及其衍生物能維持血管正常的滲透壓,有防止血管脆化的作用,具有顯著降低高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其次黃酮類化合物對多種炎癥均有良好的效果。
白刺是干旱荒漠區重要的建群植物,是優良的防風固沙造林樹種及飼用植物,是藥食兩用的水果,其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較高。
白刺的葉、果、枝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不僅是畜牧業的可貴飼料,而且是十分理想的醫療保健和食品飲料工業的寶貴原料。且白刺本身又具的抗逆性,故保護白刺資源,不僅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而且還有著很高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
白刺苗有的耐鹽堿能力,可在含鹽量高達1%的重鹽堿地正常生長,它耐水濕又耐干旱,耐高溫又耐嚴寒,對惡劣生境有的適應能力。
白刺耐沙埋,適于地下水位1~2米深的沙地生長。沙埋能生不定根,積沙形成小沙包,綠洲邊緣沙地有良好地固沙作用。
白刺苗為具肉質葉的灌木,枝葉十分茂密,可攔阻并積聚風沙和枯枝葉。白刺苗喜沙埋,埋后枝節生出不定根,逐漸形成丘狀沙堆。堆大小不一,一般以高0.5~2米左右者為多,枝條高度一般僅20~50厘米。白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萌發,5月份始花。此時枝、葉還在繼續生長,7月旬核果成熟時,當年營養枝迅速增長,葉也漸增,雨季來臨時,由不定根處再發生新枝條,到8月底生長穩定,核果脫落,生物量也高。9~10月逐漸枯萎,開始落葉,生物量漸減。
白刺苗為旱生型陽性植物,不耐庇蔭、不耐水濕積澇。白刺苗自然生長于鹽漬化灘地和沙丘上,耐鹽性能。多生長在干燥、多風、鹽堿重、土壤貧瘠、植物稀疏的嚴酷環境中,往往自成群落,伴生植物較少,偶見有鹽地堿蓬、沙米、檉柳等混生。
白刺苗為落葉小灌木,株高0.5-2.0m,在重鹽堿地上甚至呈匍匐狀態生長。它枝條灰白色,先端針刺狀,老枝單葉互生,嫩枝上的葉4-6枚簇生,葉線形,倒披針形或匙形,全緣;花5片,白色或淡黃色;漿果狀核果,成熟時果實為暗蘭色,外皮皮薄、中果皮肉質多漿,內果皮堅硬核狀,果枝上有稀疏且淺的孔穴。
貨源地?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
是苗圃自產自銷嗎?是的。
產量多少?300萬株。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