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品胎質、釉質過細
在仿造古瓷時的當時社會生產力,生產手段等,都比當時的真品生產時的時代要進步,而仿造者又怕做得不精,不細,不真,所以在仿造時的用胎釉料加工都是充分利用了當代的生產技術條件,故而往往在精細程度上做得會更加細致,有過之而不及。
如果有經常去景德鎮瓷都拜訪過那里面的制瓷師傅,了解新瓷作舊的手法,或者有經常到瓷都的老城區那些建筑工地上撿一些作舊的瓷碎片,那么辨別真偽的眼里就會不斷提高了,當然,真正要提高辨別水平還是得多接觸真品,多看真品,且了解到每個時代的文化特點,總之,仿古瓷器目前都是現代人的所為,所以或多或少都會帶有一些現代人的工藝痕跡。
《中國出土瓷器全集》:科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該圖錄共16卷,收集全國出土商周至清代瓷器4000余件,每件器物均有出土情況說明,其斷代在學術界有不同觀點者也加以注明。該書是目前國內出版的完備的一套全國出土古代瓷器的圖錄,學術性頗高,是鑒定瓷器的重要參考書目。
打磨。具體方法是使用工具在陶瓷表面反復磨擦,使其失去光澤,仿佛是舊的一樣。常用的工具有獸皮和葫蘆果實的外殼。這種方法因反復磨擦,即使表面很平滑,但也會在胎釉上留下磨擦痕跡。如果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這些磨擦痕跡會暴露得一清二楚。當代打磨有使用機器配以木炭或細砂,像炒栗子一樣打磨的,磨擦痕十分均勻,不易看出,須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