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早茶是一種廣東民間飲食風俗。早茶是漢族社交飲食習俗,多見于中國南方地區,如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尤其是在廣東 。廣東人飲早茶,有的是當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圍坐一桌,共享天倫之樂。廣東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為講究,飲早茶的風氣也盛,由于飲早茶是喝茶佐點,因此當地稱飲早茶為吃早茶。
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后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后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
廣東早茶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以清淡為主。烹飪方法多采用蒸、燉、煮等,盡量保留食材的原本味道。同時,廣東早茶還講究時令,根據季節變化選用不同的食材,讓人們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
早茶通常包括茶水和各種的點心,如蝦餃、燒賣、蛋撻、腸粉等。點心的種類多樣,口感豐富,但份量相對較小,適合搭配茶水享用。早茶是一種社交活動,人們在茶樓或餐廳聚在一起,邊喝茶邊聊天,享受悠閑的早晨時光。早茶文化在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非常盛行。
廣式點心的主要特點是用料精博,品種繁多,款式新穎,口味清新多樣,制作精細,咸甜兼備,能適應四季節令和各方人士的需要。各款點心都講究色澤和諧,造型各異,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厭。
點心的品種、款式和風味是由皮、餡和技藝構成。廣東的點心的皮有四大類二十三種;餡有三大類四十六種。點心師們憑著高超的技藝,給這些不同的皮、餡千變萬化的組合和造型,制成各種各樣的花式美點。在各類點心中,代表名品有:鮮蝦荷葉飯、綠茵白兔餃、煎蘿卜糕、馬蹄糕、皮蛋酥、冰肉千層酥、叉燒包、酥皮蓮蓉包、芝麻包、刺猥包子、粉果、及第粥、干蒸蟹黃燒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