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近幾年來,在經濟高度發達的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民間古玉收藏與投資日益火爆,許多企業家已轉變為收藏家,收藏千萬甚至上億藝術品的人也不在少數。古玉如今已經是得到了廣大收藏者的青睞了,而古玉中的珍貴將創造世紀天價,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古玉投資收藏創造了佳的社會大環境。
新古兼顧
古玉,文玩收藏界經常就是哪件東西稀罕,哪件就值錢,所以古玉在玉器市場的價格也被炒得很熱,甚至有價無市。
有幸能得一件古玉當然不錯,但古玉畢竟少,如果一味地在利益趨勢下,只把眼光放在古玉上,反而會錯過很多的新玉,現代雕工技藝比之以往,有著非常大的進步,業內也有相當多的雕工名家,這些新玉有著相當大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大小兼顧
一些剛入收藏界的朋友們,有些過于急功冒進了,經驗不多,卻剛開始就買了個大件,后來發現是贗品,損失良多。
實際上就玉器本身來說,也不一定就是越大的越值錢,具體的價值還得結合年代、雕工、文化等方面綜合來看。對于新手來說,好還是從價格低的小件入手,等熟悉了再去介入大件。
表里兼顧
玉器有“皮子”和玉質兩部分,上好的和田玉籽料加上的雕工,會使一件玉器美妙絕倫,本來沒有生命的料子,卻變得富有情趣,這讓很多收藏家都非常癡迷玉器的“皮子”。
但如果玉質瑕疵良多,不夠通透有光澤,那么就算皮子再漂亮也于事無補,玉器收藏在表里兼顧的同時,要知道玉質才是主要的,漂亮的皮子能夠錦上添花,但劣質的玉質也能讓玩家滿盤皆輸。
玉器收藏遠不像外行人眼中想的那么簡單,里頭學問大著呢,收藏玉器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作指導,“實戰”經驗還得豐富,否則一個不小心可就得虧錢。
清朝詩人查儉堂的《年窯墨注歌》曾言:“國朝陶瓷美無匹,爾來年窯稱。不讓汝定官歌均,何況永樂之坯宣德質?”詩篇中他對年窯,也就是古玩投資愛好者常掛在嘴邊的“聚寶盆”清朝官窯,不吝溢美之詞。同時,從他這首仿若打趣的短詩之中,我們也不難側面了解到古玩瓷器的品類之多,技藝之精。應了古玩收藏界的一句老話“亂世藏金,盛世藏瓷”,現在收藏投資瓷器的人越來越多,新人的不斷涌現也對其鑒別瓷器的眼力要求越來越高。究竟在古玩收藏與投資中,我們應當注意哪些要點呢?
以收藏為目的的入行者,以筆者而言,主要得看重這以下四點。一件瓷器是否能被賦予收藏把玩的價值,既取決于它悠久的歷史所帶來的文化價值,更取決于它到的觀賞價值。
當然,遠古時期的瓷器并不在這一行列之中,那已經被劃入了文物的范疇,不具有古玩收藏的價值了;“罕”也是經驗老道的收藏家納入考慮范圍的要素,常言道:“物以稀為貴”,瓷器當然也不例外。市面上越少見,它能給收藏者提供的購買欲就越大。
其次這要求投資愛好者需要懂行與慎購。懂行是不按圖索驥的基本要求,是完成資金翻倍的前提條件。而慎購則要求投資者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應當再次其投資中走火入魔。應當將自身意趣同市場需求有機結合,做到擇優取佳,實現理財的目的。
翕動的窯火熔鑄了中華民族亙古以來的文明及它永恒的美麗,收藏者須在收藏活動中“學、賞、藏”一體,基于不同的出發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瓷器與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