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采集
育苗用種需采集。喜樹采種宜選在上年11月下旬進行,在15年~20年的成熟母樹上采種,采種時間可根據果實的顏色來判斷種子是否成熟,熟時瘦果由青綠變為淡黃褐色,即為種子充分成熟的特征。[2]
種子處理
播前種子需經催芽處理。其步驟是:先用0.5%高錳酸鉀液消毒1小時~2小時,然后漂洗干凈,用40℃左右溫水浸泡12小時,然后將種子取出與1/3的鮮河沙混合均勻;如有80%的種子張口露芽時即可播種,一般每畝苗床播種量4公斤~5公斤,播后蓋土0.5厘米~2厘米,用稻草、麥秸等進行覆蓋。
大概在20天~30天后,即可出苗。待幼苗大部分出土時,選陰天或傍晚分批揭去覆蓋物,當小苗長出2片葉時澆一次透水,并視情況及時間苗、補苗,保持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小苗長出4片葉子時可進行葉面噴肥,選用0.3%尿素液或0.3%的氮、磷、鉀復合肥液噴1次~3次,進入9月中旬停止施肥,加強苗木管理,待苗木充分木質化后即可出圃造林。起苗前進行苗木調整、分級統計,起苗時注意不傷頂芽,不撕裂根系,去劣留好,分級包裝待用。
選地
喜樹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不耐干旱、瘠薄,選擇育苗地時好選沙壤或壤土地育苗。要求土壤肥沃,濕潤,具有水源充足或有水澆條件的地段。育苗前要施足基肥并澆透水一遍,然后進行整地作床,畦寬80厘米,長度不限。播種主要采用條播和撒播兩種方法,每1/15公頃(1畝)播種500~1500克。條播時,先開條溝,溝深3~5厘米,然后用0.3%的硫酸亞鐵溶液澆入溝內消毒,隨后再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厚度為1~2厘米。
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間苗、補苗可在5月份進行,間苗時應掌握去弱留強,去病留優的原則;間苗時保持株距10~15厘米,并且結合間苗同時進行補苗,做到苗全、苗旺,并及時澆透水1次。當小苗長出4片子葉時可進行葉面噴肥,可選用0.3%尿素,或噴0.3%的氮。磷、鉀復合肥1~3次。進入6月下旬可追施尿素、二銨或復合肥,每1/15公頃用量10千克,并及時澆透水,除掉雜草。
經濟價值
木材可制家具及造紙原料。果實含脂肪油19.53%,可榨油,出油率16%,供工業用。[2]其木材輕軟適于做造紙原料、膠合板、火柴、牙簽、包裝箱、繪圖板、室內裝修、日常用具等。
觀賞價值
喜樹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是中國優良的行道樹和庭蔭樹,喜樹的樹干挺直,生長迅速,可種為庭園樹或行道樹。
喜樹主要分布在江蘇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東南部均較常見,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邊或溪邊。
喜樹主要分布在江蘇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東南部均較常見,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邊或溪邊。喜樹一種速生樹種,樹干挺直,高大俊朗,樹冠圓形,枝葉扶疏,花色淡綠,果實猶如芭蕉科果實,由綠變黃,后變成黃褐色,花和果實雖然小巧,然而奇特美觀,果實如球,玲瓏可愛,觀賞性俱佳。而且因為生長迅速,相比楊柳一類的樹木性要高得多,雖然都是落葉喬木,可是喜樹的不飛絮,可以避免春季漫天飄絮的麻煩,早在六十年代喜樹就作為道旁樹栽培,不過缺點是不耐寒,適合南方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