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窯瓷有的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筆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筆觸,其青花發色濃重,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晶斑,與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數淺淡色調同時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色料淘煉精細,含雜質較少,發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頗有水黑畫風格,與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分外脫俗。但往往因釉質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表現得為。成化青花線條纖細,多用雙勾線條勾勒圖案,然后在圖案內進行渲染,雙勾線用濃筆,渲染用淡筆,因而其燒成作品呈色大多淺淡雅致。
成化青花器形規整,莊重圓潤,玲瓏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來雄健豪放的風格。胎體厚重的大件器物較少,多輕巧圓潤的小件,故歷來有“成化無大器”的說法。
成化青花瓷紋飾纖細活潑,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只用平涂,只分濃淡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托。繪人物衣著,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衣作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
紋飾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主要有龍紋、鳳紋、海水海馬紋、獅子繡球紋、麒麟紋、海獸紋、花蝶紋、鴛鴦臥蓮紋、秋葵紋、松竹梅紋、靈芝花草紋、菊花苜蓿紋、蘭花桅子紋、寶相花紋、山茶花紋、牽?;y、蓮花八寶紋、嬰戲紋、高士紋、纏枝花卉紋、折枝瓜果紋、云紋、山石紋、十字杵紋、梵文、藏文、八寶紋等。器口內外多以弦紋,少數以卷草紋帶或錦地紋帶裝飾。足外墻一般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
龍紋有雙龍、五龍、九龍鬧海、夔龍、翼龍、團龍、云龍、穿花龍、蓮塘龍等。龍身大多繪的比較細,龍睛平視好像戴了副眼鏡,長頸歪斜。夔龍造型很奇特,嘴唇上翻如象鼻,嘴里咬著一束蓮花。翼龍有飛翼,繪有前爪而無后爪,龍尾卷曲。
句是指款識上的“大”字,第二筆上端有尖有圓,出頭并不過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第五筆的撇直而生硬,第三筆直立向下和有向右方彎倒的。第三句是指“化”字的人及匕字上端相平或有高低,但差別不大。第四句是指“制”字上的衣字第二筆一橫,不能越過右方的立刀,“制”字多半是上豐下斂。第五句是指“明”字左邊的日字多是上窄下寬或上下相同,與一般習慣寫法不同。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筆的點,有點與頭平的,有點與肩平的,有點在腰間的。上述情況是絕大多數成化窯瓷器款的書寫方法,但也有例外的,即“大”字第二筆上端只要過高,“制”字衣橫必然越過刀外,這種寫法筆道較細較草,不過在彩瓷中極為少見。雖然如此,但其整個風格仍與前述的一致。
成化青花瓷器的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制作工藝水平是重要因素之一,成化青花瓷盤在制作工藝上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包括胎體、釉面、繪畫等方面的技藝都要達到極其的水平,制作工藝越高超的成化青花瓷盤價格也就越貴。器型和尺寸也會影響價格,成化青花瓷盤的形制多種多樣,尺寸越大的成化青花瓷盤價格也就越高。保存和品相也是關鍵因素,若保存得當,繪畫精細、釉面光澤、色彩鮮明,則價格會相對較高。此外,歷史和文化價值也決定了價格,成化青花瓷盤的生產歷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代表了當時社會的一種文化風尚和藝術水平,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化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