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屬性:帝王將相與文人的 “符號象征”
御用的 “身份標簽”
田黃自清代起被奉為 “帝王之石”,乾隆皇帝祭天以田黃為璽,故宮博物院藏有 “乾隆田黃三鏈章”(國家文物)。帶有宮廷背景的田黃拍品常成焦點,如北京保利成交的 “清康熙田黃凍雙鳳鈕大方章”,因形制拍出 1610 萬元。
文人圈層的 “雅玩共識”
明清文人將田黃與詩書畫印結合,形成特的 “文房文化”。如明代文學家屠隆在《考槃馀事》中盛贊田黃 “貴越金價”,這種文化共識延續至今,使田黃成為圈層的 “硬通貨”。
田黃在拍賣市場上備受追捧,是其性、藝術價值、文化屬性、市場供需關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從核心維度展開分析:
性:的 “石中”
產地性與資源枯竭
田黃石僅產于福建壽山溪流域的水田中,形成條件苛刻(需經數百萬年礦石風化、溪水沖刷沉淀),且開采歷史已超 500 年。目前礦脈接近枯竭,據行業統計,每年新開采的田黃毛料僅數十公斤,其中能達到 “田黃凍” 級別的不足 5%。
對比參考:鉆石雖稀有但可全球開采,而田黃產地幾平方公里,且已限制開采,性更甚。
成材門檻高,大材難得
田黃多為小塊狀,一般 50 克以上可作印章成材,250 克以上堪稱 “田黃王”。拍賣市場上成交價超千萬的作品,重量普遍在 100 克以上,如 2023 年成交的 3180 萬元田黃章重約 180 克,足見大材之珍貴。
田黃拍賣的拍賣行及專場
北京匡時:2017 年秋拍 “田帝玄黃 —— 田黃石專場” 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槌,共有 129 件上拍,其中壽山田黃石 “九龍戲珠”,以 4500 萬元起拍,終以 9500 萬元落槌,加傭金 1.0925 億元成交,打破當時世界貴田黃紀錄。
西泠拍賣:在 2024 年創下多項紀錄,如林文舉作烏鴉皮田黃石章以 327.75 萬元成交,丁敬刻印以 322 萬元成交。
中國嘉德:2024 年 5 月 12 日的拍賣會中,楊玉璇款壽山田黃石獸鈕以 701.5 萬元的價格成交。
田黃石自從由母礦中分裂出來再埋藏到田間,其間歷經了數百萬年之久,在特殊的環境和特殊條件下,田黃石逐漸地改變了它原來的形態、色彩和質地,出現了其的外觀特征。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石形、石質、石色、石皮以及蘿卜紋、紅筋等六個方面,可依此來鑒定。
石形:田黃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狀,光嫩圓滑,沒有明顯的棱角。這是由于礦塊在遷移滾動過程中,受到溪水不斷沖刷研磨的結果。
石質:田黃石的質地濕潤可愛,為微透明或半透明體,狀如蛤肉,色似枇杷。如果仔細觀察,會煥發出一種其它石材品種所不具備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黃石”顧名思義,是一種黃顏色的寶石。盡管按照色相來區分,有田黃、白田、紅田、黑田以及銀裹金、金裹銀等品種,但無論什么色彩的田黃石都是以黃色作為它的基調,只不過偏白、偏紅或偏黑而已。比如“紅田石”其色近橙黃如桔皮,絕不可能出現桃紅、朱紅和血紅的色彩;“黑田石”則黑中帶赭;即使被稱作“白田”的田黃石,也并非純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帶淡黃或蛋清色。
石皮:多數田黃石的外表都有黃色或黑色的皮層包裹著,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掛皮,形態變幻無常,雖然也有一些田黃石因為色皮極薄,一經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黃石的顏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層逐漸轉淡,乃至泛白。這種色彩的變化規律,塊頭大的田黃石尤為明顯。
蘿卜紋:凡是透明度較強的田黃石,在強烈的光線下觀察,它的肌理往往隱約可見到一條條細而密的紋理,其形狀猶如剛剛出土的白蘿卜纖維,故有“蘿卜紋”之稱。
紅筋:紅筋是指田黃石表層偶爾出現的紅色筋絡,紅如血,細如絲,俗稱“紅筋”又叫“血絲”。它是田黃石在遷移過程中產生的細裂紋,經土壤中氧化鐵滲透而形成的格紋。
田黃(Field-yellow stone),產于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是壽山石品種中的珍品。廣義的田黃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指田坑石中發黃色者。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征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相近,已成為立的印章石品種。
田黃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數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已有人開始采集,到了明清兩代田黃石更是于世。許多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競相刻意收集田黃石。相傳清初時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黃石。因此,田黃石一直不衰,身價倍增,曾有古話“一兩田黃一兩金”。
田黃有黃、白、紅、黑等色,其中以黃色為常見。
身為“印石三寶”之一的田黃石,呈現黃、白、紅、黑等色,其中以黃色為常見。具有珍珠光澤、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質地致密、細膩、溫潤、光潔。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隱約可見蘿卜紋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漸變淡,表面時而裹有黃色或灰黑色石皮,間有紅色格紋。為田黃石所的外觀特征,素有“無紋不成田”、“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之稱。誠然,從其石質來說,仍以純凈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