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維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規范企業的用工行為,涉及員工招聘、薪酬、勞動條件等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要求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治理維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對公司的治理結構、股東權利、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規定,是企業治理的基本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防止企業采取不正當手段獲取競爭優勢,保障市場的公平競爭。
編制 ESG 報告可以遵循以下一般步驟:
1. 確定報告目標和范圍
- 明確報告的目的,例如向利益相關者展示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績效和承諾。
- 確定報告涵蓋的時間段、業務范圍和運營地點。
2. 組建編制團隊
- 包括來自不同部門(如環境、人力資源、合規等)的代表,以確保全面收集信息。
3. 收集和整理數據
- 收集與 ESG 相關的定量和定性數據,包括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員工福利、社區投資、董事會結構等。
- 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4. 選擇報告框架和標準
- 常見的框架和標準包括 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SASB(可持續會計準則)、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等。
- 根據企業的行業、規模和目標受眾選擇合適的框架。
5. 進行實質性評估
- 確定對企業和利益相關者重要的 ESG 議題,通過利益相關者調研、行業分析等方法。
6. 撰寫報告內容
- 按照選定的框架和結構,組織報告內容,包括前言、企業概況、ESG 戰略、績效指標和成果、未來展望等。
- 以清晰、簡潔和易懂的語言表達,避免使用過多技術術語。
7. 審核和驗證
- 內部審核報告的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 如有需要,可尋求第三方機構的驗證,以增加報告的可信度。
8. 設計和排版
- 使報告具有吸引力和可讀性,使用圖表、圖片等元素輔助展示數據和信息。
9. 發布和傳播
- 選擇合適的渠道發布報告,如企業官網、社交媒體、投資者關系平臺等。
- 與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和解釋報告內容。
10. 持續改進
- 收集利益相關者的反饋,用于改進未來的 ESG 工作和報告編制。
需要注意的是,ESG 報告的編制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和行業動態,持續提升報告的質量和價值。
美國
全體上市公司:美國證券交易(SEC)曾通過《終規則》,要求全體上市公司披露惡劣天氣事件的財務影響,大型企業披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并進行鑒證,雖被暫緩執行,但體現對上市公司 ESG 披露的要求趨勢。
加州大型公司:在加州地區開展業務的大型公司從 2026 年起需披露其碳排放數據和氣候相關財務風險。
趨勢
A股上市公司:隨著監管要求,越來越多的A股公司開始披露ESG報告。
港股與美股:在港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也普遍發布ESG報告。
金融機構ESG投資實踐案例:
富國基金《踐行可持續投資理念 主動布局ESG投資領域》
易方達基金《積極踐行盡責管理 助推上市公司發展》
中信保誠人壽《探索綠色投資新路徑 為國民經濟轉型發展提供融資支持》
風險管控方面
降低運營風險:ESG 評價可提前識別如環境污染致法律訴訟、員工權益糾紛等潛在的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企業據此提前采取措施,能降低運營風險。
應對外部風險:隨著氣候等環境問題加劇,企業重視環境因素可降低因資源短缺、極端氣候等帶來的供應鏈中斷等風險。重視社會因素可減少因社會不穩定、社區沖突等對運營的影響。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在企業面臨危機時,確保有的決策和應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