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維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規范企業的用工行為,涉及員工招聘、薪酬、勞動條件等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要求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治理維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對公司的治理結構、股東權利、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規定,是企業治理的基本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防止企業采取不正當手段獲取競爭優勢,保障市場的公平競爭。
社會維度
員工權益
工作環境與安全:查看工作場所的通風、照明、溫度等條件是否符合標準,安全設施是否完備,是否有職業健康防護措施,詢問員工對工作環境和安全的感受。
員工福利與發展:了解企業員工的薪酬待遇、社會保險、帶薪休假等福利情況,查看員工培訓計劃和職業發展通道設置,與員工交流了解其對職業發展的期望和滿意度。
供應鏈管理
供應商管理:檢查企業是否建立供應商評估體系,是否對供應商的 ESG 表現有要求和審核,查看相關的供應商審核記錄和合作協議。
社會責任傳遞:了解企業是否向供應商傳遞社會責任理念和要求,是否與供應商共同開展社會責任項目。
社區關系
社區參與:考察企業是否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是否與周邊社區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和合作關系。
社會影響: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對周邊社區在就業、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是否存在與社區的矛盾和糾紛。
結構規劃
封面與目錄:設計、簡潔且能體現企業特色的封面,目錄應清晰列出報告的各部分內容和對應頁碼。
前言與概述:介紹報告的編制目的、范圍、依據和關鍵績效指標等,讓讀者對報告有初步了解。
主體內容:按照 ESG 的三個維度分別展開,詳細闡述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理念、策略、行動和成果。
案例與數據展示:插入實際案例和相關數據圖表,如展示企業環保項目的實施效果、員工滿意度調查結果等,增強報告的可信度和可讀性。
風險管理與展望:分析企業面臨的 ESG 風險和機遇,以及應對措施,并對未來的 ESG 發展目標和計劃進行展望。
附錄:提供詳細的數據源、計算方法、相關政策法規等補充信息,供讀者進一步查閱。
編制 ESG 報告可以遵循以下一般步驟:
1. 確定報告目標和范圍
- 明確報告的目的,例如向利益相關者展示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績效和承諾。
- 確定報告涵蓋的時間段、業務范圍和運營地點。
2. 組建編制團隊
- 包括來自不同部門(如環境、人力資源、合規等)的代表,以確保全面收集信息。
3. 收集和整理數據
- 收集與 ESG 相關的定量和定性數據,包括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員工福利、社區投資、董事會結構等。
- 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4. 選擇報告框架和標準
- 常見的框架和標準包括 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SASB(可持續會計準則)、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等。
- 根據企業的行業、規模和目標受眾選擇合適的框架。
5. 進行實質性評估
- 確定對企業和利益相關者重要的 ESG 議題,通過利益相關者調研、行業分析等方法。
6. 撰寫報告內容
- 按照選定的框架和結構,組織報告內容,包括前言、企業概況、ESG 戰略、績效指標和成果、未來展望等。
- 以清晰、簡潔和易懂的語言表達,避免使用過多技術術語。
7. 審核和驗證
- 內部審核報告的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 如有需要,可尋求第三方機構的驗證,以增加報告的可信度。
8. 設計和排版
- 使報告具有吸引力和可讀性,使用圖表、圖片等元素輔助展示數據和信息。
9. 發布和傳播
- 選擇合適的渠道發布報告,如企業官網、社交媒體、投資者關系平臺等。
- 與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和解釋報告內容。
10. 持續改進
- 收集利益相關者的反饋,用于改進未來的 ESG 工作和報告編制。
需要注意的是,ESG 報告的編制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和行業動態,持續提升報告的質量和價值。
能源行業
中國石油:在環境方面,致力于節能減排,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加大對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在社會方面,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積極參與社區發展和公益事業;在治理上,完善內部管理和監督機制,其 ESG 報告詳細闡述了在能源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中國石化:注重綠色低碳發展,在環保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投入,積極推進碳減排工作。同時,關心員工福利,加強與社區的溝通與合作,在公司治理上遵循國際規范和國內標準,其 ESG 報告是對其綜合實力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全面展示。
費用與成本
費用標準:不同審核機構的收費標準可能存在差異,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和預算來選擇合適的機構。一般來說,國際機構的費用相對較高,而國內一些新興機構的費用可能相對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費用過低可能會影響審核服務的質量。
性價比:綜合考慮審核機構的服務質量、能力和收費情況,評估其性價比。不能僅僅因為價格便宜而選擇一家資質和服務質量不佳的機構,也不應盲目追求高度機構而忽視了過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