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626
聽起來你這里說的孤更像是我們咨詢中常說的一種“人格特質”。這樣的人格特質在現有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的確會導致人際交往的壓力、進而產生對自我的負面評價。而社會支持系統的缺失以及自我否定的確是容易引起抑郁癥狀的原因。
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孤”的人都一定會患抑郁癥。內向型的性格特質通常也會伴隨著更嚴謹深刻的思考能力等其他優勢。如果一個人的特質可以在更適合的地方得以有效發揮的話,也更有利于整體的心理健康提升。
王民州-08-01
抑郁癥發病率為何逐年攀升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45
抑郁癥相關測評主要以來訪者本人主觀表述的痛苦程度為主。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讓更多人愿意主動表明自己的心理問題了,所以統計起來的數字會比以前的更高。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引起抑郁癥的環境因素有所增加,包括現有科技時代背景下的人際交往壓力增大、就業及長期職業發展壓力、應試為基礎的教育體系與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就業環境之間的改變及適應壓力等等。但相關原因目前都未經由現象學及社會學研究論證,更
多的停留在推測階段。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15
是的,大學和之前的生活很不一樣,需要適應的內容從課程安排、校園生活、甚至新的城市文化、以后的職業發展各種壓力都會在這一階段顯現出來。現在的應試體系之下,在教育的更早階段都還無暇培養這些相關的技能,所以到了大學的時候就顯得更加手足無措了。
這時候如果能更積極利用學校已有的各類學生資源、獲得更多來自家人朋友的支持,都能緩解壓力。同時,大部分大學也都設有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在遇到具體情緒困擾的時候也可以尋求的幫助。
夜啊-08-01
群體相比較同年齡層的人來說,發病率會更高嗎?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14
據我了解并沒有相關研究證實過這個論點。
鯉魚與RADWIMPS-08-01
將來會不會抑郁的比例越來越高?作為家長和老師,該怎么防范呢?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13
其實現有積極心理學的方向認為,與其作為一個病態的癥狀來看待抑郁癥的“問題”,不如關注“如何才能進一步提高的心理健康?”這其中包括1.降低病恥感、讓有困擾的學生能更早更及時地主動說出自己的困擾并尋求幫助;2.除了成績積點等,也給予學生的生活
及身心健康以相應的關注和支持;3.心理健康相關科普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常見的心理問題預警信號,在校內建立必要的危機干預體系等等。
無邊的樹林-08-01
15歲的初中生,明天起早貪黑,睡眠不足,是抑郁癥的誘因?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2
其實抑郁癥也好、焦慮癥也好,都是一個“標簽”。而每個人身上都貼了無數個“標簽”——年齡、性別、、地域、外貌、能力等等等等。而心理健康或是心理問題也只是這成千上萬標簽中的一個,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整體。所以,與其“同情”,不如“共情
”,給予對方更多的傾聽、理解、支持。很多時候善意的揣測或是過度小心翼翼反而體現了內心潛在的歧視,很可能適得其反哦!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25
抑郁癥相關測評主要以來訪者本人主觀表述的痛苦程度為主。
數字的攀升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讓更多人愿意主動表明自己的心理問題了,所以統計起來的數字會比以前的更高。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引起抑郁癥的環境因素有所增加,包括現有科技時代背景下的人際交往壓力增大、就業及長期職業發展壓力、應試為基礎的教育體系與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就業環境之間的改變及適應壓力等等。但相關原因目前都未經由現象學及社會學研究論證,更
多的停留在推測階段。
預防和干預方面,需要降低心理疾病相關的病恥感,讓學生們能在情緒困擾形成初期主動尋求心理健康服務,以免耽誤干預時機。另外,學校方面也需要加強對于危機干預體系的建設,提高師生對于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意識。此外,結合科普、趣味性活動、專
業服務,為有需要的師生提供穩定的心理咨詢或轉介服務。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4個回答
栁劉-07-31
如何判斷自己已經抑郁?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614
你可以在網上找到SCL-90、抑郁自評量表、貝克抑郁測試等相關的標準化抑郁癥狀自我測評量表,這些也都是醫院常用的癥狀類測試標準。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半月運行-08-03
周老師您好!我是一個,身邊有很多朋友,因為學習和感情生活方面的焦慮和負面情緒,懷疑自己有抑郁癥之后去公立醫院掛號診斷。醫生往往在問幾個問題后就確診他們抑郁癥,而且開了一些精神藥物。我有點疑惑這樣診斷是不是會和他們的健康情況有些出入?抑郁
癥的確診標準是什么樣的?希望老師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謝謝老師!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7
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會遇到不同的時代背景和不同的問題。但另一方面,這個時代的也享受著的科技和服務便利,以及對于心理問題更包容的文化環境。這也為社會整體能有更好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可能。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2個回答
唐逗-08-01
容易鉆牛角尖,心情長期低落算不算抑郁癥的先兆?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2
有可能,但本身并不滿足抑郁癥的臨床診斷標準。就好像可以說“快要感冒了”,但不符合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標準類似。
網友RBzaim-08-01
周圍的同學與得抑郁癥的同學應保持怎樣的關系或說會發生什么微妙的關系呢?
黯墨-08-01
您好,作為一個抑郁癥人士,我感到大學抑郁癥爆發是因為初高中甚至小學的結果,只是他們長大了。我在社交軟件上認識很多有這方面傾向和確診的,他們都很小,普遍初中,部分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并沒有起到作用,親人還誤解不重視,朋友少甚至沒有。我可能也是
因為中學的經歷導致的,慶幸大學逐漸康復。
請問,為什么中學階段抑郁癥傾向的很多?有什么讓家長不再忽視輕視誤解的方法?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52
的確中學期間或是青春期左右很多心理問題會更表現得更明顯。一方面,發展心理學上公認這一時期是形成個人身份認同重要的時期,很容易由于自我身份認同與現實的沖突而導致各類情緒和行為問題產生。另一方面,這個階段的人際交往壓力、學業應試壓力也都更
大。但家長和老師通常會認為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或是由于青春期激素分泌導致的、或是由于學業壓力導致的,且容易忽視甚至否認孩子表述的其它原因,終像你說的導致問題加重、延誤干預。
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需要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老師家長對相關身心健康知識的普及、降低對于“心理問題”的恐懼感和排斥感,也需要加強服務的普及。現在很多學校雖然設有心理咨詢服務,但多由行政老師或其他課老師兼任,心理學知識及咨詢技術都還有待進
一步提高。
在迪士尼樂園里招兵買馬__-08-01
當人意識到自己產生焦慮情緒的時刻應該做些什么?去休息還是繼續做現在的事情?焦慮情緒應該刻意停止還是任其釋放來得到緩解?
心語者幸福心理 -08-0250
每個人在不同場景下適合的應對方法也可能不同。這就像游戲的裝備一樣,你熟悉的應對方式種類越多,遇到不同場景也就能更快適應或是改變。而應對效果,相信你自己情緒和身體反應都會告訴你答案的。
我也不知道啦-08-01
大腦過于興奮,想的太多,無法排解然后就抑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