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法脫硫系統電耗約占電廠發電量的1%-1.5%,其中漿液循環泵(40%)、氧化風機(25%)、制漿系統(20%)是主要耗能環節。石灰石原料成本約5-10元/噸SO?,工藝水耗為15-20t/h(300MW機組)。維護費用集中于防腐修復與泵閥更換,年成本約脫硫投資的2%-3%。低負荷運行時,可通過停運部分循環泵節電,但需注意低噴淋覆蓋率要求。
主流吸收塔采用空塔噴淋結構,塔體高度與直徑比通常為3:1-4:1,煙氣流速設計為3-4m/s。塔內設置3-5層噴淋層,每層配備30-50個螺旋噴嘴,覆蓋率要求達到200%-300%。防腐方案采用"碳鋼+玻璃鱗片襯里"組合,關鍵部位如漿液噴淋區使用C-276哈氏合金。
氧化風機選用羅茨或離心式,風量按化學計量比的2倍設計,300MW機組需風量8000-10000Nm3/h。氧化效率提升依賴氣泡微細化技術:新型鈦合金曝氣管產生0.5-1mm氣泡,氧轉移效率較傳統管網提高30%。ORP(氧化還原電位)在線監測系統實時調控風量,維持值在300-350mV區間。
相較于干法、半干法脫硫,濕式工藝因脫硫(通??蛇_ 90% 以上)、適應高硫煤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燃煤電廠、鋼鐵、化工等行業,是控制酸雨和大氣污染的關鍵技術裝備。
在氧化系統作用下,亞硫酸鹽被氧化為硫酸鹽,若采用石灰石 - 石膏法,終生成二水石膏。凈化后的煙氣經除霧器去除水霧后排放,副產物漿液經脫水處理可回收利用。
煙氣中的雜質會影響脫硫塔性能。粉塵(如飛灰)若濃度過高(>30g/Nm3),會覆蓋吸收劑表面,降低反應活性,需先經電除塵或袋式除塵降至<50mg/Nm3;在漿液中累積,濃度超過 20000mg/L 時會加速金屬腐蝕,需定期排放部分漿液
濕式脫硫系統對煙氣量和硫含量的波動適應性較好。當鍋爐負荷變化或燃料硫分波動時,通過調整漿液循環量、pH 值等參數,可快速穩定脫硫效率,避免因工況波動導致的排放超標,保障系統連續穩定運行。
對比干法或半干法脫硫,濕式脫硫無需嚴格控制煙氣入口溫度,即使煙氣溫度較高,也可通過噴淋降溫同時完成脫硫,避免了高溫對設備的損害,減少了額外的降溫預處理環節,簡化了系統流程。
在脫硫過程中,煙氣中的粉塵會被漿液捕獲,因此濕式脫硫塔同時具備一定的除塵功能。雖然除塵效率不及除塵設備,但能協同降低煙氣中的顆粒物濃度,減少后續除塵設備的負荷,降低整體環保系統的投資和運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