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漢代隨著佛教傳入與本土道教發(fā)展,逐漸成為宗教祭祀的核心器具。其核心功能包括:
宗教儀式:用于焚香供佛、祭祖敬天
生活雅趣:文人書房熏香、計時驅(qū)蟲
權(quán)力象征:宮廷重器如宣德爐
魏晉南北朝:佛光普照,器型多元
佛教東漸,深刻重塑了香文化。佛教視香為溝通凡圣的信使,香爐成為供奉佛陀不可或缺之物。此時爐型更趨多樣:蓮花爐(以蓮花為造型,象征凈土清凈)、獅子爐(獅子為護法神獸)、帶柄的行爐(便于行香儀式)等應(yīng)運而生。材質(zhì)上,除青銅外,陶瓷香爐因佛教普及與瓷器發(fā)展而大量涌現(xiàn)。河北景縣北魏封氏墓群出土的青瓷蓮花尊,其上的蓮花爐形象,便是佛教藝術(shù)本土化的生動體現(xiàn)。玄風(fēng)熾盛的魏晉名士,則將焚香與清談、服藥并列,視為“名士風(fēng)度”的標志,香爐遂成為文人精神世界的雅致伴侶。
隋唐:兼容并蓄,雍容華貴
大唐盛世,海納百川。香文化繁榮,香爐制作亦展現(xiàn)出宏大氣象。金屬香爐(金、銀、銅)工藝,裝飾繁復(fù),盡顯帝國氣度。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鎏金銀香爐,體量宏大,紋飾華美,是供養(yǎng)的體現(xiàn)。陶瓷香爐種類激增,尤以唐三彩爐、越窯青瓷爐、邢窯白瓷爐為。唐三彩爐色彩絢麗奔放,充滿異域情調(diào);南青北白的瓷爐則各具風(fēng)韻。此時還流行高足杯式爐、仿金銀器造型的瓷爐等。外來香料(如沉香、檀香)的涌入與佛教密宗儀軌的盛行,使得香爐使用更為普及與精細化。
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