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香爐在保留傳統工藝基礎上,發展出電子熏香、創意文創等新形態。2019年故宮推出的"千里江山"系列香爐,將青綠山水與香道文化創新結合,成為現象級文化IP。
宋元:理學風骨,雅俗交融
宋代是中國香爐藝術步入成熟與內斂的時期。文人崛起,理學興盛,審美崇尚“格物致知”與含蓄雋永。瓷質香爐成為主流,名窯迭出,各領風騷:
仿古鼎彝爐:汝窯、官窯、龍泉窯等燒制了大量造型古雅、釉色溫潤如玉的仿商周青銅鼎、簋、鬲式爐,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慕古情懷與理性精神。
仿生形爐:如景德鎮青白瓷的鴨、兔、狻猊(suān ní)形爐,意趣盎然。
經典三足爐:造型簡潔優美的三足小爐(或稱琴爐),成為文人書齋標配,常伴琴棋書畫,用于日常焚香靜思。磁州窯等民窯則生產了大量質樸實用的香爐,深入尋常百姓家。元代承宋之余緒,青花瓷爐異軍突起,鈷料描繪的紋飾在白釉襯托下,清新明麗,別具一格。
宋明以降,隨著文人香事的化,配套的香具組合——“爐瓶三事”成為書齋清玩的標配:
香爐:焚香主體,多為造型雅致的小型瓷爐或銅爐。
箸瓶:插放香匙、香箸(香鏟)的瓶子。
香盒:盛放香丸、香餅、香末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