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造像數量多的一類。包括、強巴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等等。廣義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薩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
佛像的復原,是指對佛像的缺損部分進行修補,使之恢復原貌。這是佛像修復過程中較為復雜的一道工序。由于佛像長期風吹雨淋日曬及其他因素影響,產生嚴重的風化剝蝕,使石質酥脆,相當部分斷口均不能完全合縫,甚至遺缺較大,待黏接斷口膠液完全固化后,即可進行補缺復原工作。根據裂縫的寬窄,分別選擇適宜的填料——滑石粉、水泥、石英粉和玻璃纖維等。
如果我們不把它毀壞,在他建造的基礎上繼續再造、再修復,那就是說有兩個人得福了,次造的人和修復的人同樣得福,修復佛像也是本著這個角度,盡量讓施主的福報更長時間地延續,不要中斷。所以修舊的佛像佛殿,都是有它這個不共的意義的。
對佛像進行粘合
這個過程是在所有的碎片拼對完整之后再進行的,大家可千萬不要一邊拼對一邊粘合喲,那樣極有可能粘出一個畸形的陶瓷花瓶,美佛像變成了怪物,哦,那畫面太美,小編真真不敢看!
說到粘合,可謂是很關鍵的一步,那么用什么東西粘合呢?其實有很多東西適合。除了的粘合劑以外,我們還有很多可以選擇。雖然以下幾種不夠,黏貼效果不比膠水,但卻是市面上極易獲得,而且實惠實用的粘合物。
斷裂修復一般就是指作品物理斷裂,這個時候一般如果斷裂的部分還在,一般會選擇石粉加上澆水把這連個部位粘結在一起,如果斷裂的部位丟失,那么我們有兩種修復的方式,種,就是把以前的地方進行修改,比如佛像的衣服部分掉了一小塊,可以把佛像的褶皺部分凹進去一塊,不影響整體效果就可以。如果的部位找不到了,就需要對丟失部分的形態行加工,然后進行仿古,后出來的部位和佛像粘結在一起就可以了。
而佛像的保護與修復,不單單只是的技術,更是每位佛子肩上的責任。
觀音菩薩
古園佛像藝術 觀音像高3.3米
古園佛像藝術 觀音像高3.3米
也稱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是“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菩薩摩訶薩”的簡稱。又作南無、師子無畏音、大慈柔軟音、大梵清凈音、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能施眾生樂、濟度生死岸等。因菩薩曾經發愿,任何人在遇到無論任何災難時,只要一心虔誠念誦菩薩的圣號時,即會得到菩薩的救度——“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因此,名為“菩薩”。
這幾種填料在修復佛像上都能針對性地克服單使用環氧樹脂產生的缺點。然后用膠泥填補斷口邊緣縫隙,待膠泥固化后,修除多余膠泥,使修復部位與整件文物色澤相近。
陶瓷佛像在修復前后可使用便攜式數碼顯微鏡看瓷片的微觀紋理,花紋走向,進行前后對比。瓷器修復難的是恢復瓷器的神韻,而這些神韻的細節往往肉眼是無法識別的,需要通過微觀痕跡來鑒別古瓷應有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