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古生物學出現后,人類就認識到曾有過大規模的生物絕滅現象。多細胞生物在6億年的歷史進程中,共經歷了五次主要的大規模絕滅事件。在所有大絕滅事件中,規模大的一次發生在二疊紀末,引人注目的是白堊紀末恐龍的絕滅。
通過這些古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人類會慢慢揭開遠古歷史的真實境況。
需要說明的是,找到書籍文獻后,要學會看,不同與普通資料,資料是按照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寫的,邏輯結構要求非常清楚,描述、分析、歸納,都要按照規范,語言文字的使用也有相應要求。學會看之后,閱讀起來是很方便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很快地找到相應信息,而且也沒有那么難懂。常用的除了各種期刊上的文獻外,還有化石手冊、各地的古生物圖冊、中國的各門類化石等,其中中國的各門類化石是重要的,這是一系列的書,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購買相應的分冊。
地殼中保存的屬于古地質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跡叫化石。動物化石包括“肉質化石”和“骨質化石”。由于冰河運動、地殼變遷等原因,地球生物被迅速埋藏于地下,經過億萬年的演變,生物硬體部才被保存下來。但軀體肉質軟組織 (包括耳朵、內臟器官)演變為化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自然環境下很容易被微生物腐蝕溶化,所以很難形成實體肉化石,因存世量少收藏價值。學者黃錦祥發現的“耳朵”化石,使我們清楚了解到地球上確實有“肉化石”存在,是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