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年制,清代乾隆年間景德鎮官窯瓷器款識。
乾隆朝歷時達60年之久,燒造量大,寫款者幾經易手,所以,乾隆官窯器的款式變化較多。楷書與篆書也同時并用,以篆書款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橫排,布局與雍正官窯相同;有的作六字雙行豎寫,字體介于楷書與隸書之間。
乾隆官窯款總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點居中且很小,四豎基本平行,后一筆稍有弧度;“清”字左邊三點水寫成“米”字形;右下邊的“月”字多為長四框,中間加一小豎;“乾”字下部為硬直的“S”形,“S”上部開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對稱;“年”字的頂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見有三種寫法.
乾隆官窯款以青花款為主,色調深沉,也有抹紅和琺瑯料,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總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體工整,青花深沉,個別有字體偏斜草率、連筆書寫和青花深淺不一的極少現象
近年來,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上清三代瓷器一直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特別是乾隆瓷幾乎成為瓷、天價瓷的代名詞。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博士以1.5123億港元拍得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在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對乾隆御制琺瑯彩捶瓶和一只清乾隆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分別以1.4066億港元、2.5266億港元拍出。凡“乾”必貴,已成為拍場的一大現象。
近年海內外拍場成交的瓷、天價瓷來看,絕大部分是乾隆朝的瓷器,鮮有高古瓷器,這與早期藏家偏好宋、元、明瓷器形成了的反差,尤其是“宮廷御用”被隆重推上拍賣場,乾隆瓷成了大的亮點。這件乾隆款銀釉龍鳳紋聚寶盆龍鳳紋飾刻畫,神態逼真,富貴榮華之美意,同時為重要的是聚寶盆是財神寶物,可,聚財,可放在房子中的財位上或者放在神案及明亮之處。盆內放上現代錢幣或金條或金磚(黃銅的即可),有的催財旺財作用。置于家宅中不僅可守財,還可鎮宅趨邪化煞,保平安;置于商鋪辦公室,可守財,開運防小人,令事業更順利昌盛,是投資收藏的選擇。
乾隆一朝無論官窯還是民窯,瓷器的生產量都是很大的。官窯器大部分有款,總的看來是以“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用得多,三行六字楷書款在祭紅等器物上較為常見,兩行六字楷書款在白地紅彩等品種上雖有,但很少能見到,“乾隆年制”四字篆款及楷款也用得極少。款字一般以青花寫款為主,但有些抹紅器、琺瑯彩器或少數粉彩器上用藍料寫款。在白瓷、茶葉末、仿竹器、珊瑚紅等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
乾隆官窯款以青花款為主,色調深沉,也有抹紅和琺瑯料,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總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體工整,青花深沉,個別有字體偏斜草率、連筆書寫和青花深淺不一的極少現象。
鑒定要點
1、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后期則顯呆滯。此后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樣外其余者皆 為依次遞減,每況愈下。
2、前期胎體細潤,后期漸趨粗糙。
3、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以穩定的蘭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蘭各色,色調均沉著,紋飾清晰。
4、爐鈞釉到乾隆時與雍正時不同,其顏色由松石綠和深蘭色組成。
5、法瑯彩也稱“古月軒”或叫“瓷胎畫琺瑯”,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的蘭料款。
6、古銅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進行繪畫,用來模仿古代青銅器的紅、綠、蘭各色銹斑,這是乾隆時期瓷器彩色的發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紅、黃、蘭、綠、等彩地進行可繪畫,可稱為彩地繪畫。
8、有的彩地上開出圓光進行繪畫,稱作開光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