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早期篆書款,多作四字兩行或六字三行排列,運筆轉折處圓滑,“制”字左上部分寫法如第9款圖。還有一種“乾”字左邊上部的“十”字寫成“山”字形,中間的“日”字寫成“由”字,這種少見的乾隆官窯款寫法屬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窯官時使用的字體。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數不加圈框,篆書款的字體工整。
近年來,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上清三代瓷器一直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特別是乾隆瓷幾乎成為瓷、天價瓷的代名詞。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博士以1.5123億港元拍得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在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對乾隆御制琺瑯彩捶瓶和一只清乾隆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分別以1.4066億港元、2.5266億港元拍出。凡“乾”必貴,已成為拍場的一大現象。
乾隆時期粉彩瓷器鑒定
1: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藝方面有了新的發展,除以粉彩繪畫為主,還常加繪料彩、金彩或黑彩,或與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這種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種彩或同時以各種彩繪工藝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說是集多種陶瓷工藝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藝的.
2: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潤柔和的質感,用粉化的各種彩料仿制各種工藝品,如漆器、銅器、琺瑯、大理石,還仿制動物、植物、瓜果等。能準確地表現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質感,可謂惟妙惟肖。
3:乾隆粉彩有一個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綠釉。松石綠釉淺淡光潤,釉面猶如粥皮,由于是一種低溫彩釉,釉面常常帶有細小的紋片。這一特點乾隆時出現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4: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藝更是精益求精,不論是高達一米多的大型陳設瓷,還是小至幾厘米的扳指、鼻煙壺,造型都非常規整,很少出現夾扁或歪塌現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鏤雕瓷為乾隆時期新創,各式鏤雕瓶包括轉頸瓶、轉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轉足碗等,千姿百態,其他時代是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