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楓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可達8~12m。干皮黃褐色或灰色,縱裂。當年生枝綠色,后轉為紅褐色或灰棕色,光滑。鱗芽端尖光亮。單葉對生,掌狀5裂,裂片全緣或僅中間裂片上部出現2小裂。葉基截形或稍凹,兩面光滑,偶見背面脈腋有簇毛。具長葉柄。花雜性同株,頂生傘房花序,具花6-10朵,花黃白色,萼、瓣各5枚,雄蕊48枚。翅果,熟時淡,兩果張開成直角或鈍角,翅長與果體近相等。花期4-5月,果熟9-10月。
五角楓播種
將種子、沙子混合均勻,厚度為25至35厘米,上鋪20厘米左右的濕沙,其上用濕潤的蒲包片或草簾蓋好。經常翻倒和補充水分,播周將種子移至溫暖向陽處增溫處理(18℃至25℃)催芽。一般情況下,種子在10℃左右發芽力微弱,隨著溫度增高發芽力逐漸增強,在20℃至25℃時,發芽快而整齊,超過35℃時發芽受到抑制。待種子有1/3露白時即可播種。
五角楓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褐斑病,多發生于6至8月的雨季。為了防治病害,可在幼苗全部出土后7至10天,噴灑0.1%的或采用五氯硝基苯混合劑,即五氯硝基苯三份、多菌靈與各一份,混合可殺死或抑制土壤中的多種病原菌。幼苗發病后來勢快,立即采取措施,噴布1:2:200倍波爾多液或五氯硝基苯混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