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瓷已成為一個收藏熱點。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發生在中國的“無產文化大革命”是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期間,許多藝術家借用不同的藝術手段,記錄、描繪、再現了當時的一些特殊場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記憶和思考。吳康(1914—1991),這位活躍在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家就是其中一位,早在1959年他就被景德鎮市委市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是中國陶瓷肖像畫的一代宗師。
這里要提醒人們注意的是,由于認為“文革”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故新仿“文革”典型器物的瓷器較多,但這類現仿石灣陶器神韻、氣質、感覺都較差,從色彩、內涵上都不夠真實貼切。離開那個時代或者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再塑,無論如何其神韻、內涵都不夠真實。因此,提醒收藏家注意的是,鑒別真假“文革”瓷,要著重從作品的內涵也就是我們認為的藝術神韻的角度去衡量更準確。
文革”結束幾十年了,“文革”陶瓷的收藏越發顯得火熱,它畢竟只是十年時間,值得珍惜收藏的作品很多,作為國家博物館,應該重視對這段歷史文物的收藏,特別是名家的收藏,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