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樹(學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植物。其產于中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見于越南北部,老撾及朝鮮南部。
楓香樹為落葉喬木。其高達30米,胸徑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葉薄革質,闊卵形,邊緣有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葉柄長達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葉線形,游離,或略與葉柄連生,紅褐色,早落;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長3~6厘米;萼齒針形;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上半部游離;花柱長6~10毫米,先端常卷曲;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種子多數,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其喜溫暖濕潤氣候,性喜光,耐干旱瘠薄。
繁殖栽培
播種繁殖
種子采集
在進行種子的采集時應選擇生長10年以上、無病蟲害發生、長勢健壯、樹干通直的優勢樹作為采種母樹。楓香花4月上旬開花,10月下旬果實成熟。果穗球形,徑2.5~3.5厘米,由多數蒴果組成。每一蒴果僅有1~2枚可孕的黑色種子,具倒卵形短翅。可孕的種子有翅,為黑色;不孕種子無翅,為黃色,較淡。果實成熟后開裂,種子易飛散。當果實的顏色由綠變成黃褐(稍帶青)、尚未開裂時,應將其擊落,以便于收集。回的果實應置于陽光下進行晾曬,一般3~5d即可。在晾曬的過程中,應常用木锨翻動果實,待蒴果裂開后將種子取出。然后用細篩除去含有的雜質即可獲得純凈的楓香種子。。以鮮果的重量進行計算,出種率為1.5%~2.0%。采集的種子應裝于麻袋內置于通風干燥處進行儲藏。
楓香如何養護
播種后25天左右種子開始發芽,45天幼苗基本出齊。當幼苗基本出齊時,要及時揭草。揭草好分兩次進行,次揭去1/2,5天后再揭剩下的部分。揭草時動作要輕,以防帶出幼苗。
揭草后,幼苗長至3~5厘米時,應選陰天或小雨天,及時進行間苗和補苗。將較密的苗木用竹簽移出,去掉泥土,將根放在0.01%ABT3號或ABT6號生根粉溶液中浸1~2分鐘,再補栽于缺苗的苗床上,株行距一般為5cm×8cm,栽后及時地澆透水。間苗后的楓香苗密度控制在100株/m2左右。
再之后的管理工作就是施肥與排灌,松土除草了。苗小時,一定要用人工拔草。楓香苗木長到30厘米以上時,可用1/3000濃度果爾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