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中秋節是要吃月餅的,月餅做的式樣再好看,口味再多,終究要被人吃的。在這個明月高掛,幽思綿綿的日子里,不管是愛吃的人還是不愛吃的,都會欣然品嘗起月餅來,哪怕,只是一小口。
我卻不吃月餅,倒不是我有多么,也不是我有什么毛病,月餅以前我也是吃的,一直到當兵那年,我都一直認為天下好吃的就是各式各樣的月餅了,想想,一年才吃一次呀,多么讓人回味啊。
那年,中秋節是我到后過的第二個節日,過了”八一”就盼中秋了,聽老兵說,過節的時候每個人會發兩個月餅,我們都是才下連隊的新兵,每天訓練很緊,早晚都要跑個5公里,體力消耗很大,肚子餓得特別快,而管的很嚴平常都不能出去,也就談不上買吃的了,兩個月餅對我們是多大的誘惑啊。我在盼望著中秋的到來,確切的說是盼望著兩個月餅

今天是中秋佳節,是所有人合家團圓的日子。而我卻因為爸爸和媽媽都在單位加班,孤零零地一個人呆在家里。
我打開電視機,看起了少兒頻道正在播出的歡樂盛典,這時我想:一個人在家看電視,有什么意思?還不如干點有意義的事。爸爸馬上就回來了,他一定還沒有吃飯。于是,我就燒了一壺水,給爸爸沏了杯茶。然后,我又迅速地給他下了一碗面,還沒等我把面撈起,爸爸就回來了。我對爸爸說:“我就猜到你在單位沒吃飯,所以給你下了酸湯面。”“兒子懂事啦!等到了國慶節咱們都放假的時候,我再帶著你和你媽好好出去吃一頓,算是對你們的補償。”“耶!太好了!到那時候我一定要大開吃戒!”
正說著,媽媽也回來了,手里還拿著我夢寐以求的遙控直升機。“寶貝,節日快樂!這是送給你的禮物。”我拿著禮物,心里暖哄哄地。這個中秋,雖然我們不能一起度過,但我還是感受到了那股暖暖的親情在我們之間流淌!
真是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月餅,是中秋佳節的食物,是久負的漢族傳統小吃,它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特色美食。
走在大街小巷,看到那些地方都有著月餅的身影。圓圓的樣子,看起來還是有點可愛。月餅是個點心,在人們的眼中,月餅仿佛就是應該在中秋吃一樣。我覺得不是這樣的,什么時候,只要你喜歡,你就可以去品嘗它。
月餅的種類很多,它的味道也有很多。在我的記憶中,有紅棗味、五仁、黑芝麻、豆沙等味道。我喜歡吃的當然是紅棗味的了,說起吃棗味的突然間又想起了奶奶做的月餅。那個味道真的是不錯的,直到現在我還有點懷念。但是永遠吃不到了,只有自己去街上買點月餅了。
看著書桌上的月餅,靜靜的躺在那里。我的內心是沉淀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圓圓的月餅也象征的團團圓圓,我一個人沒有回去,沒有一點點中秋的氣息。但是我能說什么呢?自己多少年沒有回去了!不是不想家,而是早已經習慣。
中秋的月餅味道早已經在我的嘴里咀嚼,是啊!有一種溫馨的味道。這是多么的,也是多么的回味
其他味道的月餅,在我看來,都不怎么好吃。但畢竟每個人各有所好,只是我喜歡的不過是蛋黃。
那月餅就象征這著一輪圓月,和月亮一樣圓就是一家團圓。
古往今來,月在人們的心目是潔白無瑕的。
我每到中秋佳節,總是和弟弟一起吃,爸爸媽媽也在一旁吃著。
以前沒有現在這樣多姿的月餅,都是由各種雜七雜八組成的叫做月餅,它更大,卻更扁。
比起那個,即使是傳統的大月餅,我還是更喜歡我現在所吃的月餅。
希望每個中秋,我們都可以一如既往的坐下,細細咀嚼著手中的月餅。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要吃月餅。月餅不僅有它那普通的形狀,還有惹人喜愛的顏色,而且,里面還包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月餅的形狀很普通,在以前,大多的月餅形狀都是圓的,可是現在呢,是既有方又有圓,令人眼花繚亂。
月餅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廣式的,一種是蘇式的,廣式的月餅外皮里面含雞蛋成分高,所以吃起來清香、柔軟。而蘇式的月餅就像燒餅,皮兒脆生生=香噴噴的,咬一口,外皮屑兒全掉下來了。月餅也有許多種餡兒,有桂花餡兒,有豆沙餡兒,有牛肉餡兒……想起這些餡兒,我就口水直流。
月餅的味道美極了,聞一聞,香氣撲鼻,咬一口,回味無窮。它既是解餓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所以,大多數大人小孩都愛吃。
傳說吃月餅是為了紀念在月宮里孤的嫦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射下九個太陽后,得到了三顆仙丹,便放心的交給了嫦娥,后來,后羿有個惡徒,他得知后羿得到了三顆仙丹后,就起了歹心,便去問嫦娥要,嫦娥為了不讓他得到仙丹,就一口氣把三顆仙丹吞了下去。從此,嫦娥只有一只玉兔陪伴左右,十分孤,她多么渴望那幸福、團圓的日子啊!
人們心疼她,所以就用吃月餅來紀念嫦娥,愿她能和后羿早日團聚,過上幸福的生活。
但在我看來,月餅的味道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看電視,來幾碟小菜。無一不是幸福的。一家人坐在一起,談談心事,聊聊理想,想想未來,看看現實。曾有人告訴我“想象很豐富,現實很殘酷。”可我卻不這么認為,若沒有想象在前方做鋪墊,又有誰愿意去拼個你死我活?幸虧想象和現實是有差距的,不然,誰還會去稀罕想象?
相傳,在元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盜匪橫行。百姓們受不了元朝黑暗的殘酷制度,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劉伯溫靈機一動,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如星火燎原。很快,他們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地讓全體將士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那天與民同樂,并將當時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做得越來越,成為饋贈的佳品。
-/gbacc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