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紅李苗新嫁接如何防止凍害
新嫁接的小果樹,傷口剛愈合,抗逆性比較弱,冬季容易受到凍害,應該采取哪些保護措施呢?
一是適時澆封凍水。在土壤結凍之前澆一次封凍水,澆足澆透,使土壤內水分充足,以滿足果苗越冬時期的水分消耗。二是根莖培土。封凍前在根莖部培上30厘米左右的碎土,防止根系凍壞,以利于嫁接苗安全越冬。三是茁干涂白。用5公斤生石灰,0.5公斤食鹽,分別用水化開,混合攪拌均勻后加入0.1公斤植物油,配制成涂白劑,在土壤結凍前涂抹在嫁接苗上。另外,如果嫁接苗比較大,可以在結凍前用稻草、雜草等捆扎在果茁上,稻草的厚度以4-5厘米為好。這樣可以新嫁接的小果苗安全過冬。

李樹的物候期是怎樣的?
李樹的物候期受品種特性和栽培地區(qū)的多種環(huán)境因素影響,還與樹齡、管理水平等相關,表現(xiàn)不盡相同,但同一地區(qū)的不同年份差異不大。
(1)萌芽期 據山東省林業(yè)廳的調查,豫、魯、皖地區(qū)李樹的花芽萌動期在3月上、中旬,東北地區(qū)大約晚20天左右;葉芽萌動期則遲于花芽萌動期15天左右。
(2)花期 華北地區(qū)開花時間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東北地區(qū)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期一般6?8天,單花壽命2?4天,若遇高溫和干旱,則花期明顯縮短。
(3)新梢生長期 葉芽晚于花芽萌動,謝花后迅速展葉,4月中旬至5月上旬新梢開始生長,其生長速度逐漸減緩,直到6月上旬左右,新梢生長明顯加快,葉片增大顯著。6月中旬至7月初,新梢生長明顯緩慢,有些漸漸停止生長。果實采收后,肥水條件好的果園,還可發(fā)出副梢,至8月末、9月初,新梢全部停止生長,開始積累營養(yǎng),表現(xiàn)為花芽形態(tài)分化和枝條加粗明顯。
(4)果實發(fā)育期
①兩次速長期。李果的生長發(fā)育有兩個速長期,在兩個速長期之間有一個緩慢的生長期,主要是胚的發(fā)育和核的硬化。次速長期,即幼果膨大期,指從子房膨大開始到果核木質化以前。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這一時期果實體積和重量增長明顯。
硬核期,從5月中旬開始至成熟前20天左右為止,這一時期果實無明顯增大,而胚迅速生長,內果皮從先端開始逐漸硬化形成種核。
第二次速長期,這一時期,果實干重增長快,果肉增重多。以后,果實便進入成熟期了。
②三次生理落果。李樹在其果實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會發(fā)生生理落果,這是李樹開花很多而坐果率較低的重要原因。李果實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大致會發(fā)生3次生理落果的高峰。
次落果,實際是落花,即花剛開時,由于花器發(fā)育不完全,雌蕊瘦弱或退化,授粉受精不良,很快脫落。
第二次落果,發(fā)生在開花后3周左右。由于某些品種自花授粉不孕,或某些植株授粉不充分,花后2?3周即開始落果。
第三次落果,又稱“六月落果”。主要營養(yǎng)供應和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引起種胚發(fā)育不良所致,多發(fā)生在5?6月。
③果實成熟。李果依成熟期的不同,有早、中、晚熟品種之分。成熟的果實,酸和干物質逐漸減少,糖的含量逐漸增加。
(5)花芽分化期 花芽分化可分為始分化期、花蕾形成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6個時期。李的花芽分化較早,據北京農學院1982年至1983年對小核李的觀察,花芽分化早出現(xiàn)在6月2日,分化高峰在7月7日,分化期可延續(xù)到7月底。花蕾形成期在6月底至8月初。萼片分化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花瓣分化期在8月初至8月底。雄蕊分化期在8月11日至9月初。雌蕊分化期在8月19日至9月8日。胚珠、胚囊和花粉粒的形成則在翌年春季。
據南京農學院觀察,李的短果枝上的花芽,不同品種在不同年份,其分化期不同。如馬群黃李,1980年花芽分化期為6月底至9月上旬,1981年則為6月上旬至8月底。同一年份,夾崗黃皮李的花芽分化在6月上旬至10月上旬,紫皮李為7月上旬至10月上旬。這主要與品種特性和當年的氣候條件有關。
另外,花芽分化與果實生長有一個重疊時期,約10?20天,大約出現(xiàn)在6?7月。此時應加強果園肥水,以滿足花芽分化與果實生長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
(6)落葉期 華北地區(qū)李樹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落葉,而后樹體地上部分停止生長。根系生長也變得極其緩慢,植株進入休眠狀態(tài),以滿足自身的生長對一定低溫時間的需求。

1、管理粗放,不施肥或少施肥,不能滿足其生長結果的需要。造成落花落果嚴重,單位面積產量低。
2、修剪不當,留枝量或留技比例失調。
3、缺乏授粉樹,授粉受精不良。
4、開花早,或幼果期受低溫和晚霜危害。
5、病蟲防治不及時,致使樹勢衰弱。

-/gbadh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