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沙拐棗種子種植基地,塔城沙拐棗種子,沙拐棗種子種植基地,沙拐棗種子哪里有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沙拐棗種子對水氣調節敏感.發芽試驗以沙床為好.種子萌發的溫度范圍為15~50,恒溫35℃發芽率高.光照對種子萌發沒有影響.經剪果角和切子葉處理后,種子發芽率可分別比對照提高20.3%和18.4%,效果理想.初次計數以3天,末次計數以14天為宜.
不同種子預處理對10種沙拐棗植物萌發的影響
為了確定沙拐棗植物種子的萌發特性及優播前預處理方法,在實驗室條件下,對10種沙拐棗植物的種子進行了磨礪、硫酸和熱水浸泡、冷藏、種子浸出液處理,然后進行發芽實驗研究.萌發實驗的結果表明,10種沙拐棗植物對于不同的種子預處理,均表現出相似的萌發反應.磨礪、硫酸浸泡和冷藏處理對種子萌發有明顯地促進作用.與對照相比,種子浸出液處理對種子的發芽率、發芽速度均具有明顯地抑制作用,并能增強種子的休眠.冷藏處理具有打破有活力的種子休眠、促進種子萌發的作用,但它與熱水浸泡處理一樣,對有活力種子表現出一定的致死作用.沙拐棗植物的萌發模式在不同種子預處理間均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機械磨擦和硫酸處理能夠促進種子的萌發率及發芽勢.泡果沙拐棗(Calligonum junceum)在本項實驗中表現出很強的萌發能力.
以系統揭示其表型變異程度和變異規律為目的,對河西走廊沙拐棗天然分布區的7個群體的種子長,種子寬,種子長寬比,千粒重等4個種子表型性狀進行了觀測,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較,相關分析等多種方法分析了表型變異及規律.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除種子長外,其余各種子性狀在群體間存在顯著差異;種子長,種子寬,種子長寬比和千粒重的變異系數為:8.21%,11.25%,13.08%,15.98%;種子長,種子寬,種子長寬比,千粒重之間有著極顯著的相關性(P<0.01);種子千粒重與各地理生態因子呈極顯著相關性,種子長寬比與溫度相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