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燈花燈制作廠家公司策劃設計生產廠家公司
服務項目 |
彩燈,花燈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材質 |
其它 |
風格 |
111 |
彩燈花燈制作廠家 公司 策劃設計生產廠家公司
每年春節元宵節前后,秦淮河畔家家走橋,人人看燈。騎在大人的肩頭上去夫子廟看花燈,再到燈市買盞兔子燈回家拖著四處亂跑,或者拎一盞荷花燈滿院子轉悠,都是老南京人難忘的童年記憶。
一年又一年,每年一上燈,人們就迫不及待地趕去見她,風雨無阻。而這每年一次的璀璨之約,已經在南京人的生活中,延續了1700年。
花燈之前世
南京夫子廟秦淮燈會始于南朝,是我國持續時間長、參與人數多、規模大的民俗燈會。
秦淮燈會從何時而來呢?
歷史可追溯到六朝初期。
六朝都城建康(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舉辦燈會是在元宵之夜,東吳太初宮、昭明宮和后來的東晉建康宮懸掛各式彩燈,秦淮河兩岸達官顯宦的宅邸也紛紛效仿,掛出各種花燈。南朝時期,元宵節舉辦燈會的民俗依然延續。
初的元宵燈節僅有一天。
唐代開始,燈會改為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持續三天;
到宋代,燈節的時間又被延長,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觀燈賞燈的狂歡長達五天。
現在呢,更久了——今年的第33屆中國?秦淮燈會1月28日(臘月二十三)亮燈,將一直持續到2月22日(正月十八)落燈。
秦淮燈會在1700年的歲月中幾經興衰。它的個高潮期出現在明代。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為了營造盛世氛圍,竭力提倡燈節盛事。燈節的時間也被擴展到十天。
至今,南京民間還有“上燈元宵落燈面”的食俗,即正月初八上燈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正月十八落燈那天則吃面條,寓意長長久久,幸福安康。
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也是狂熱的“燈彩愛好者”。永樂遷都以后,南京城的元宵燈會傳統依然沒斷。
在進入清代后,每年正月十五秦淮燈會燈市的“主場”主要在笪橋、夫子廟兩處。其中又以笪橋、評事街一帶的燈市更為熱鬧。
清代的南京花燈制作技術越發成熟精巧,有三星、八仙、聚寶盆、皮球、西瓜、金魚等各種造型。還有一種構思巧妙的走馬燈,外面有燈罩,下面有蠟燭。點燃蠟燭,空氣持續對流,能夠推動風輪旋轉,帶動燈籠轉動,燈籠表面所畫駿馬就好似飛馳起來一樣。
隨著時間推移,笪橋燈市逐漸衰落,燈會主辦地南移至夫子廟,并沿襲至今。
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的夫子廟燈會,花燈似海,人涌如潮。
秦淮花燈之今生
1985年,南京秦淮區在春節和元宵節期間,開始在夫子廟大成殿和明德堂由組織每年一屆的“金陵燈會”,恢復了歷史上每年一度的秦淮燈會。
2006年,“秦淮燈會”入選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年,中央宣傳部將南京列為“我們的節日”——傳承弘揚傳統文化全國城市之一。
今年南京秦淮燈會的主題是“華彩金陵春-幸福中國年”,如果您在燈會期間來南京游覽,除了主城區的夫子廟等核心燈展區,還有兩個分會場,也是相當值得一游——它們分別是溧水第二屆秦淮源頭燈會和2019青奧藝術燈會,一個傳統喜慶,一個科技現代,各具看點,絢爛燈彩點亮節日氣氛。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