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一年生濕地松,濕地松市場行情,3公分濕地松,濕地松如何種植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濕地松為速生常綠喬木,原產于北美東南沿海、古巴、中美洲等地,喜生于海拔150-500米的潮濕土壤。濕地松樹姿挺秀,葉蔭濃,宜配植山間坡地,溪邊池畔,可成叢成片栽植,亦適于庭園、草地孤植、叢植作庇蔭樹及背景樹。濕地松是一種良好的廣普性園林綠化樹種,它既抗旱又耐勞、耐瘠,有良好的適應性和抗逆力,因此在世界上的分布極其廣泛,中國山東以南的大片國土皆適宜栽植;它還是很好的經濟樹種,松脂和木材的收益率都很高。作風景林和水土保持林亦甚相宜。
形態特征:
喬木,在原產地高達30米,胸徑90厘米;樹皮灰褐色或暗紅褐色,縱裂成鱗狀塊片剝落;枝條每年生長3-4輪,春季生長的節間較長,夏秋生長的節間較短,小枝粗壯,橙褐色,后變為褐色至灰褐色,鱗葉上部披針形,淡褐色,邊緣有睫毛,干枯后宿存數年不落,故小枝粗糙;冬芽圓柱形,上部漸窄,無樹脂,芽鱗淡灰色。針葉2-3針一束并存,長18-25厘米,稀達30厘米,徑約2毫米,剛硬,深綠色,有氣孔線,邊緣有鋸齒;樹脂道2-9(11)個,多內生;葉鞘長約1.2厘米。球果圓錐形或窄卵圓形,長6.5-13厘米,徑3-5厘米,有梗,種鱗張開后徑5-7厘米,成熟后至第二年夏季脫落;種鱗的鱗盾近斜方形,肥厚,有銳橫脊,鱗臍瘤狀,寬5-6毫米,先端急尖,長不及1毫米,直伸或微向上彎;種子卵圓形,微具3棱,長6毫米,黑色,有灰色斑點,種翅長0.8-3.3厘米,易脫落。
適生于低山丘陵地帶,耐水濕,生長勢常比同地區的馬尾松或黑松為好,很少受松毛蟲危害。
繁殖要點
濕地松種子價格昂貴,生產上通常采用溫床移芽育苗,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1.浸種消毒
將種子淘凈、涼干,再浸入0.1%“新潔爾滅”中消毒30分鐘,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用40 ℃溫水浸泡24小時后涼干,播入溫床。為防止病菌感染造成種子腐爛,從種子處理至種子發芽階段,切忌用含酒及鹽、堿、油污等不清潔的水淋洗種子。
2.建筑溫床
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且靠近移芽圃地建筑溫床。溫床規格:凈寬1米,長度一般不超過10米,北墻高50~55厘米,南墻高30~35厘米;墻框上每隔30~50厘米處預留出對稱的小缺口,用作支架;溫床底部鋪一層磚,以利排水和防止老鼠、蚯蚓等為害;溫床內下層鋪約5厘米厚沖洗干凈的粗砂,上層再鋪上10~15厘米過篩的細砂;中上層砂子要用清水淘洗,既無泥土又無雜物,并且要用0.1%“新潔爾滅”溶液進行嚴格消毒;砂床濕度以手握成團,松開即散為宜。
容器育苗
1、容器育苗優缺點
容器育苗具有苗期短、圃地省、產量高、質量好、抗逆性強、造林成活率高、生長快等特點,但缺點就是帶容器袋上山造林不太方便。
2、育苗時間每年可進行兩次,即春播與秋播育苗。
(1)春播育苗
春播育苗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培育芽苗,3月中旬至下旬移栽上袋,5月下旬出圃造林,苗齡約90天左右。
(2)秋播育苗
秋播育苗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培育芽苗,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移栽上袋,第二年3月上旬出圃造林,苗齡120天左右。
(3)育苗圃地
①圃地選擇
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靠近造林地,便于管理的地方,故忌選在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雨季積水和風口處。
②整地做床
選好圃地后,把地耙平,進行土壤消毒,做到地平、土碎、無草根、石塊,然后作平床,床的規格可根據當地具體條件而定,通常長5-6米,寬1米為宜。
(4)營養土配制
為了預防松苗立枯病,營養土以磷、鉀肥為主,用黃心土、火燒土、過磷酸鈣作配料。配方有:
①黃心土48%、松林土(菌根土)20%、火燒土30%、過磷酸鈣2%。
②黃心土38%、松林土(菌根土)30%、火燒土30%、過磷酸鈣2%。
整地
在不同的立地上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是益栽培的技術措施之一,研究表明,在濕地松適生區14指數級以上的立地條件營造濕地松益林時,只需對林地進行清理后,直接挖穴(不必全墾)造林,穴的規格依立地指數而定,中立地(立地指數為14、16)條件下,穴的規格為:中穴(50×50×40厘米);高立地(立地指數為18指數級以上)條件下,穴的規格為:小穴(40×40×30厘米),是經濟的造林整地方法。既可節省勞力和整地費用,又能林木速生豐產。造林株行距宜為長方形配置(寬行窄株)。
修枝、間伐
濕地松早期生長快,其優良家系更是如此,一般植后5~6年林分開始郁閉。應禁止任何形式的任意打枝,適時修枝應當有組織的科學的進行,一般濕地松次修枝應在6~8年生時進行,修枝高度為全樹高的二分之一。修枝宜用手鋸進行,在貼近樹干處,將要修除的枝條平整的鋸去。
施基肥
采用“因地適時適量施肥”技術,在中等立地新造林時,施用基肥及量為:濕地松肥1.0公斤/穴;在高立地上,可不施基肥。施肥方法是將肥料放入穴中,填入表土至穴深的一半后,將表土與肥料拌勻,再覆表土填平即可。
造林要點
根據濕地松的主要適生立地因子進行選地。濕地松為喜光、不耐蔭的強陽性樹種,需充足的光照條件。在原產地的分布區屬亞熱帶季潤氣候類型,該樹種又是一個喜溫暖濕潤、適于夏雨冬旱的亞熱帶樹種,適生地平均氣溫16~23.2℃,對氣溫的適應性較強。濕地松是具有外生菌根的喜酸樹種,pH值一般要求在4~6之間。濕地松深根性、側根粗而密,主要分布于根基下30 cm的深度范圍內,要求0~40 cm深度范圍內的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如土壤粘重板結,其生長就受到影響。濕地松喜濕不耐漬,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宜選擇低山丘陵區山體中、下部,坡度小于20度,坡向為全坡向,土層較深厚(不低于50cm),排水、肥力中等,采伐跡地應對采伐剩余物及雜灌進行清理。
間伐
間伐的原則是“去弱留強、去劣留優、去密留疏、照顧均勻”,即下層間伐法。在間伐前,應對林木進行每木調查(主要測量胸徑和樹高),確定優勢木、平均木和劣勢木的等級。間伐時,砍去病蟲害嚴重、多梢、斷梢、嚴重彎曲木,其次砍去生長量遠低于平均木的樹木,按要求間伐的強度、時間進行間伐,不能任意加大間伐強度。盡管濕地松豐產林分化不大,但也不宜采用隔行、隔株或梅花形間伐,更不得拔大毛。
地松屬亞熱帶樹種,適宜于氣候溫暖、濕潤,夏季高溫多雨,秋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區。強陽性樹種,喜光,不耐庇蔭,適生于海拔300米以下,地形開闊的低山丘陵和崗地、臺地。 根系發達,抗風力強,在原產地和我網東南沿海都是重要的防護林骨干樹種,但不耐海水侵蝕。要求土壤酸性至中性,pH值3.8~6.8。
根系具內生及外生菌根,耐水濕,耐土壤貧瘠,具一定的耐旱能力,在水土流失嚴重的粗骨紅壤地區、紅土丘陵地區、養分含量很低的沿海沙地以及季節性排水不良的低地均能生長,可作為貧瘠土壤的造林樹種。
主營行業:綠化苗木 |
公司主營:無患子,烏桕,楓香,木荷--> |
主營地區:九江市柴桑區楊柳村四組 |
企業類型:私營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時間:2019-09-02 |
經營模式:生產+貿易型 |
公司郵編:33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