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12cm
育苗:早春采用條播。先去掉種翅,用始溫40度的水浸種,撈出后放置在溫暖的向陽處混沙催芽,溫度20-25度之間,夜間用草簾保溫,約10天種子有1/3裂嘴即可播種。行距25-30厘米,覆土1-1.5厘米,略,每畝播種量5公斤左右。4-5天幼苗開始出土,每米長留苗8-10株,每畝苗1.2-1.6萬株,當年生苗高60-100厘米。移植一次,截斷主根,促進側須根生長。臭椿的根蘗性很強,也可采用分根、分蘗等方法繁殖。

臭椿變香,就像園藝界丑小鴨變天鵝的童話故事。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二字。我們,無論是農民,還是企業家,都需要樹立起求變的思想,要把握住在不斷變化中所產生的商機,惟如此,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先人一步多掙錢。

臭椿在肥沃濕潤的條件下幼年生長速度較快,10年內平均年高生長量可達20多米,胸徑可20厘米。臭椿是山地造林的樹種,在鹽堿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土壤改良中發揮出重要作用;臭椿材質好,用途廣泛,是上好的造紙原料、纖維板原料;臭椿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園林綠化、通道綠化的理想選擇。臭椿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臭椿幼樹莖很脆,容易折斷,造林后3—5年內要注意保護幼樹,免受人畜危害。如果造林后頭1—2年內幼樹生長不良,可于秋季落葉后或春季萌動前對其進行平茬,萌發后于4—5月留一個健壯的萌芽條,連年摘芽撫育,待樹高生長達到要求高度時停止摘芽,使高生長減弱,促進胸徑生長。

造林時間植苗造林在春、秋兩季進行,春季宜遲不宜早,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椿苗上部芽膨大呈球形時栽植成活率。 造林方式植苗造林秋季一般在10月以后進行,為減少水分蒸發,應將葉面剪去4/5。栽后要踩實,澆透定根水。春季栽植方式同秋季。在干旱多風的地方,宜采用截干造林,在春季深栽,埋土深度超過根頸15-18厘米,上端與土面取平或露出土面1厘米,在萌條高10厘米左右時,選留1株健壯的萌條,加以培育。栽植密度:臭椿喜光,造林密度不宜過大。要根據林種、立地條件靈活掌握。一般株行距為2×3米或3×3米。

施肥在育苗的大田內應用磷肥作底肥,定苗或稀排移植后,在5~7月先后追肥(尿素)2次,每次每公頃追施150公斤左右。 出圃春季育苗,當年秋季每公頃可產地徑1.0厘米以上、高100厘米以上的苗12萬株左右。如果要培育大苗,第2年可按40×80厘米的株行距進行定植。除做好常規的松土除草外,要作好水肥供給以促進苗木快速生長。時間5-7月,施肥數量2-3次,一般為尿素每次每公頃追施150公斤左右。

扦插:插穗在扦插前用水浸泡,用流水或容器浸泡均可。浸泡時間一般為10—36小時。 (1)扦插時間:硬枝扦插多在春季進行,也可以秋季扦插。春插宜早。一般在腋芽萌動前進行。秋插在土壤凍結前進行。 (2)扦插方法:有直插和斜插兩種,以直插為佳。扦插深度以地上部分露1個芽為宜。插時,可將插穗全部插入土中,上端與地面相平,周圍踩實,澆水后插穗上端的1個芽自然露出地面。秋季扦插時,要注意插穗上面復土或采用覆膜措施。 (3)扦插密度:一般為4000—4500株/667m2

插穗的貯藏:對于越冬的插穗,采用室外濕沙貯藏法。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背陰處挖溝,溝寬1m,深0.6—0.8m,長度以接穗數量而定。其基本要求是:避免插穗接觸土壤。扦穗平放或直立。層間用濕沙隔離。濕沙的含水量為60%,確定的方法:用手用力握之,流不出水來,松手后沙團不散。注意每隔一定距離(1—1.5m)立秸桿束做通氣孔。早春在氣溫回升時,即在二月份,要注意檢查,防止插穗發熱。

育苗地的選擇: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具備灌溉條件和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 整地:一般犁地在春秋兩季進行,以秋季更好,耕地深度在一般土壤條件下25—35cm為宜。結合犁地,每畝施入經過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00—5000斤。翌年3月份耙地前,每畝再施入鉀肥40斤,氮肥20—40斤,硫酸亞鐵30斤。
做床:扦插前進行。多采用低床,床寬2m,長10m左右。埂高20cm,多采用南北走向。要求做到埂直、床平。這項工作在春季扦插前進行。 截制插穗:插穗的粗度以0.8—2cm為宜,長度10—15cm,上切口距芽1—1.5cm,下切口距芽0.5cm,切口平滑,避免劈裂,注意保護好芽體不被損壞。插穗要按粗細分級,每50根一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