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馬家柚 |
面向地區 |
全國 |
生物學特征
樹冠和枝梢:馬家柚樹冠呈傘形或半園形,萌芽力強可多次抽梢,枝干暗綠色。
葉:單身復葉,長橢圓形,葉尖鈍,翼葉大小不一,旺枝翼葉大,正面葉色濃綠,背面淡綠,葉脈明顯,主脈粗,葉柄長0。5厘米左右。
花:單生花序和總狀花序,花蕾大,花瓣白色,一般每年4月中下旬開花。
果:梨形或扁圓形(平均橫徑17。8厘米,縱徑17厘米),果皮黃綠色,油胞大而凸,皮厚2。3—2。5厘米,果皮內海綿組織淡紅色,果形大,果重一般1600—2100克,臍小微凹,果肉淡紅色,汁濃甜脆,水份充足,酸甜適口,肉質細嫩,瓤瓣13-15瓣,瓤瓣封閉完整,瓤壁厚剝離。種子多而飽滿,有棱脊,一般單果種子數80—120粒左右。
廣豐馬家柚內含物質豐富,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糖分、維生素和礦物質,每100克馬家柚果汁含維生素C64—68毫克,總糖含量7—11克,可溶性固形物9%—11%,總酸0。6%—0。8%,固酸比14—15,可食率63%—68%。
廣豐境內河流縱橫,水力資源相當豐富。全縣有兩條主要河流,一條是豐溪河,全長117千米,流經16個鄉鎮,灌溉面積867平方千米;另一條是樂河,流經廣豐境內西部區7個鄉鎮。三座中型水庫,年蓄水量達2.3億立方米。平均年降雨量為1626.9毫米,降雨量多的是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7月以后,雨量顯著減少,根據多部門環境監察表明:水質各月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全面達到省環境質量考核目標,達標率。豐富的水資源為廣豐馬家柚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據《廣豐縣志》記載,元大德四年(1300年),信州永豐(今廣豐)縣尹王禎臘月嫁女(其女嫁至廣豐大南馬家)在嫁妝中放了六個柚子,以示女兒婚后生活紅紅火火,多子多福。一家人將陪嫁的柚子吃后,其婿隨手將柚種子扔在房前菜園空地上,年后開春房前菜園空地上竟長出二十多棵綠油油的柚樹苗,春分時節,其婿選茁壯幼樹移栽在房前、屋后,經五年培育耕耘,柚樹掛果了,深秋采摘,柚肉紫紅,幽香撲鼻,汁多味甜,人們奔走相告,相鄰數村百姓逐討種子或問種植培育技術,一時間,相鄰數村百姓在房前屋后都種上了柚子,通過幾十代人對馬家柚的繁衍、培育、改良,加上特有的地理環境與自然生態條件,就形成了優良的地方柚種——廣豐馬家柚。
馬始祖定居大南后,80歲的老母因水土不服而生疾患,咳血不止,多方延醫就診不見好轉。馬始祖心急如焚,聽說西山寺(始建于宋代之古寺,位于大南省級森林公園內)佛祖非常靈驗,于是摸黑走了十幾里的山路,趕到寺中天還沒亮。在寺中殿上,他哭訴了遷居跋涉之艱,老母養育兒女之難,如今老母患病,他甘愿身替。禱告完畢,走出寺外,天剛發白,見寺外站著一位老僧,身背一條大布袋,老僧開口道:“施主面帶愁容,可是有何難事?”馬始祖見其慈眉善目,于是將實情相告。老僧聽罷,從身背的布袋中取出兩個柚子,遞給他說:“貧僧這里有兩枚佳果,此果有止咳提神、健脾明目之效,對令堂或有益處。”馬始祖謝過后接過柚子,回到家中。將柚子破開,只見柚瓤通紅,但覺滿室清香。老母食后,霍然而愈。馬始祖大喜過望,又趕回西山寺,可問遍寺中僧眾,并無如他所述的這樣一位老僧。后人傳說,那老僧實為彌勒化身,感馬始祖之孝心,從瑤池中攜兩枚仙果度之。馬始祖回到家中后,為老僧立像,四時祭祀,并將老僧所贈柚子之籽種下,精心培育,數年之后,遂有附近鄉里之紅心柚品種。
20世紀80年代,廣豐進行大規模的柚子良種普查選優活動,廣豐馬家柚由科技工作者通過大量的調查和廣泛的收集(大南鎮古村村馬家自然村樹齡近200年的馬家柚母樹),經過多年的篩選獲得的優良柚子資源。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