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梨樹苗,梨樹苗都是基地現挖,梨樹苗基地有賣,梨樹苗這里售賣 |
面向地區 |
全國 |
結果年限 |
2年 |
樹苗年限 |
2年 |
級別 |
良種 |
梨樹苗為何要進行如此繁瑣的修剪工作
1.苗早結果、早豐產
是多年生木本經濟樹種,一般開始結果較晚,俗話說“桃三杏四梨五年”,就是說結果開始較桃樹、杏樹都晚。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使幼樹提早結果,提早進入盛果期并結果年限。例如對生長旺盛、主枝強的品種,幼樹采取輕剪緩放,開張骨干枝角度,利用腋花芽結果,對提早進入盛果期和盛果期都是有效的。又如通過修剪合理調節衰老樹枝之間的從屬關系,培養堅強的樹枝,增強掛果能力有較明顯的效果。
2.提高防治病蟲害能力
對苗采取相應的整形修剪措施,可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如風大地區采用低干矮冠樹形和開心形,并用支立柱或棚架來增強對大風的抵御能力;寒冷地區采用匍匐形樹形和多主枝小冠形;光照強度大的地區,骨干枝上易出現日灼病。通過整形修剪,配合疏花疏果和果實套袋,可使合理負載,光照充足,病蟲害減少。
3.提高果實品質
整形修剪則是提高梨果品質的重要環節。如通過整形修剪,可以合理疏花疏果,讓它們得到充足的光照充,使梨果增大而均勻,果皮艷麗,果實品質提高。
梨樹苗果面褐斑病主要發生在套袋果的近成熟期至貯運期,以黃冠梨發生普遍。初期在果面皮孔周圍產生淡褐色至褐色圓形斑點,后斑點逐漸擴大,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后期多病斑連片,形成不規則狀大斑。病斑處稍凹陷但病變組織于表層,不深入果肉,僅影響果實的外觀質量。嚴重時,果面上散生許多不規則形褐斑,導致果面呈花斑狀,故又稱為“花斑病”。由于有些褐色病斑近似雞爪狀,所以果農又俗稱之為“雞爪病”
【發生特點】
果面褐斑病是近幾年新發生的一種生理害,與許多因素有關。幼果期果柄涂抹果實膨大劑是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果袋透氣性差、近成熟期陰雨潮濕、有機肥使用量小、鈣肥使用量少等均
可加重病害發生,特別是涂抹果柄的梨在近成熟期遇陰雨連綿時病害發生較重,該病發生與品種關系密切,皇冠梨發生重,黃金梨等品種偶爾也有發生。
【防治技術】
苗果面褐斑病防治采取綜合管理措施。增施農家肥有機肥,配合使用鈣肥,按比例施用氮、磷、鉀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土壤養分,是有效防治該病的基礎。盡量避免使用果實膨大劑,可顯著減輕病害發生程度。選用牲強、疏水性能適中、透氣性好的果袋,提高果袋透氣性。苗落花后至套袋前適量噴施鈣肥與硼肥,增加果實。
提高果品質量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主要涉及土、肥、水、氣候、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分級、包裝、貯存等,每一個環節管理不當都會影響果品質量。提高梨樹苗質量的關鍵措施如下:
⑴多施有機肥:每畝施雞糞3方,或每次灌水時沖施腐熟雞糞,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⑵采收前15天內控制灌水,以提高果實含糖量。
⑶合理負栽:試驗結果表明,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產量成反比。因此,每畝產量宜控制在3000公斤左右;
⑷搞好疏花疏果,保留果梗粗壯、果形端正、萼片完整的背側果實;
⑸加強土壤管理,實行苗果園生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梨樹苗栽培特點:
1、梨樹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很強,不論山地、丘陵、沙荒、洼地、鹽堿地和紅壤,都能生長結果。但結出果實的品質稍不同。在一般栽培管理條件下,可獲得高產量;
2、梨樹壽命長,經濟利用年限久,中國南北各地梨區,100~150年生的大樹很多,且枝葉繁茂,結果累累,有的單株產量可達1000~1500公斤以上;
3、梨屬植物中的秋子梨有的抗寒能力,其栽培品種多數可耐-30℃的低溫,如:小香山梨、麻梨、八里香和花蓋等品種。白梨的抗寒力也可到-23~-25℃的低溫。
梨樹苗干性強,層性較明顯。結果早,結果期長,有些品種2-3年即開始結果,盛果期可維持50年以上。梨多數品種先開花后展葉,少數品種花葉同時開放或先展葉后開花。梨花粉受精后,果實開始發育,花托發育為果肉,子房發育為果心,胚珠發育為種子。果實生長發育過程中,前期主要是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后期則是細胞膨大和果肉成熟。果實體積生長曲線成S型。梨根系生長每年有兩個生長高峰:次生長高峰出現在新梢停止生長時;第二次高峰出現在9-10月。在適宜條件下,梨根系可周年生長,無休眠期。
梨樹苗種植后需要合理施肥:
1、一般作物的生長都需要一定的營養成分,在進行定植前,先將土壤進行深耕培土,然后施入適量的基肥和土壤均勻攪拌,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2、每年少要追肥2次左右,具體的追肥時間可以根據梨樹的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來決定;
3、在每年的入冬前都要將底肥先施好,可以提供梨樹越冬充足的養分,以防在冬天受到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