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黃山欒樹,12公分欒樹,11公分欒樹,7公分欒樹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欒樹春季嫩葉多為紅葉,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紫紅,形似燈籠,十分美麗;欒樹適應性強、季相明顯,是理想的綠化,觀葉樹種。宜做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欒樹也是工業污染區配植的好樹種。觀賞特性欒樹春季觀葉、夏季觀花,秋冬觀果,已大量將它作為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同時也作為居民區、工廠區及村旁綠化樹種
欒樹是北方的鄉土樹種,它喜光,耐寒也稍耐陰,耐干旱瘠薄,對粉塵、二氧化硫和臭氧均有較強的抗性,適應性也比較強。欒樹具有根深性。萌蘗力強,生長速度屬于中。欒樹可謂是集結了鄉土樹種的大部分優點,且到了秋天,它的葉子就會由綠色轉變為橙色或,因此欒樹身上的技能又多了一項。現在市場缺乏的就是開花和彩葉大喬木,這兩點欒樹全都占了。欒樹冠型圓潤,可觀花亦可觀果,花期集中在少花的夏秋季,因此身價自然不低,很多城市都把欒樹作為骨干樹種來種植。
欒樹果實于9—10月成熟。選生長良好,干形通直,樹冠開闊,果實飽滿,處于壯齡期的優良單株作為采種母樹,在果實顯紅褐色或橘而蒴果尚未開裂時及時采集,不然將自行脫落。但也不宜采得過早,否則種子發芽率低。果實采集后去掉果皮、果梗,應及時晾曬或攤開陰干,待蒴果開裂后,敲打脫粒,用篩選法凈種。種子黑色,圓球形,徑約0.6cm,出種率約20%,千粒重150g左右,發芽率60%—80%。
欒樹種子的發芽率較低,用種量宜大,一般每平方米需50—100克。春季3月播種,取出種子直接播種。在選擇好的地塊上施基肥,撒顆粒劑或鋅硫磷顆
粒劑每畝3000克至4000克用于殺蟲。采用闊幅條播,既利于幼苗通風透光,又便于管理。干藏的種子播種前45天左右,采用闊幅條播。播種后,覆一層1
—2cm厚的疏松細碎土,防止種子干燥失水或受鳥獸危害。隨即用小水澆一次,然后用草、秸稈等材料覆蓋,以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水分,防止雜草滋長和土壤板
結,約20天后苗出齊,撤去稻草。
欒樹作為綠化樹種,在城市街道一般以株距5_8米為宜,作為道路中心隔離帶可以適當縮小株距。公路綠化作為行道樹一般株距5—10米,也可與女貞、塔柏等常綠樹種搭配栽植,效果較好。近年來,大多數欒樹都以黃山欒樹為主,因其抗寒性較弱,因此北方盡量以春季栽植為主,秋季栽植應采取防寒措施;南方栽植春秋兩季均可進行。大苗栽植帶上土球,胸徑3厘米以上的大苗,可根據實際情況抹頭定桿栽植。鋸口涂防腐劑,減少水分蒸發,栽時根系要舒展,栽后及時澆水,以樹木成活。欒樹生長迅速,每年落葉后可根據情況適當進行修剪,以保持良好樹形。
欒樹生長好壞、效益的高低除與品種、栽培措施等因素有關外,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適地適樹",即欒樹栽植做到樹種的生物學特性與其生境相互適應。盡管欒樹在、丘陵、山區均可以生長,但仍以土層深厚、肥沃、溫暖濕潤、土壤透性強的沙壤土、壤土生長好。粘重土、鹽堿土、草甸土。沼澤土及低洼地、風口處、崗瘠地等均不適于欒樹栽培。就山區。丘陵而言,對于以生產葉子、種子為主的葉用園、核用園,應在低山一陽坡一厚層土定植較好,海拔700m以下、土層在25cm以上為宜。以培養木材為主的地方可以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以發揮其生態效益、改良土壤、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為主要目的地方可以營南欒樹農田防護林、水土保持林及銀糧間作等。農村可以栽植在路旁、水旁、宅旁、溝旁及村邊周圍。該種栽培方式早已被我國主要產區采用,這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而且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