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四翅濱藜苗,四翅濱藜樹苗,四翅濱藜,四翅濱藜小苗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防護樹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1年 |
樹形 |
垂枝形 |
樹型 |
圓柱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果 |
四翅濱藜可為提高和恢復錯庭牧場質量起重要作用,對供應牲畜和動物的飼料十分有利。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四翅濱藜先后被引入中國青海、新疆和內蒙古等半干旱地區,表現出了的生命力。在我國西部地區的成功引種表明:該樹種生長迅速、生物量大、營養豐富、抗逆性強、適口性好,是的理想木本飼料植物。我國西部地區氣候狀況惡劣,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危害面積十分大,退化草地荒山荒坡利用率極低,因惡劣生態條件的限制,可選擇的高蛋白木本飼料植物貧乏。四翅濱藜的成功引種為退化草地、荒山、沙化堿地改造和生態恢復提供了一個優良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對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農牧業生產具有積極意義,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
四翅濱藜的形態生物學特征:為半常綠灌木,無明顯主莖,株高30-200厘米,冠徑30-450厘米,葉互生,條形或披針形,葉尖漸尖或鈍,全緣,無柄,一主脈,葉正面綠色,稍有白色粉粒,葉背面灰綠色或綠紅色,粉粒較多,冬季葉暗灰綠色,春季四月中旬返青,九月中下旬枝條中下部部分落葉。莖從基部分枝,分枝繁多。 當年生嫩枝綠色或綠紅色,半木質化枝白色,老枝條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有裂紋,木質白色,四翅濱藜有深且發達的根系,株高107厘米,冠徑121厘米的植株根系深可達198厘米,根系半徑304.8厘米。在降水量400mm以下,年平均氣溫5℃左右,極端低溫度-40℃,土壤含鹽量1.3%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均能生長。
四翅濱藜是許多家畜和動物的好飼料。在許多寒冷的沙漠地帶,秋冬季節存留在四翅濱藜枝條上的葉片可被取食,四翅濱藜為深根性樹種,它早期生長速度快,能夠提早郁閉成林,很快發揮效益。在嚴熱干燥的夏季,甚至當一些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未能生長的年分,四翅濱藜的葉片中仍然保持較多的水分,可提供一些食物。四翅濱藜的適口性好,特別被山羊綿羊和牛所喜食,并且極少因取食四翅濱藜而出現腹瀉、水腫或貧血癥。
四翅濱藜為藜科濱藜屬多年生半常綠灌木,是一種典型的鹽囊泡類鹽生植物,在世界各地鹽漬區均有廣泛分布。具有耐鹽、抗旱、耐寒的特性,因而成為防風固沙和改良鹽堿地的重要物種,也可作為鹽堿化荒漠草原的優良飼草資源
肉蓯蓉傳統寄主植物為藜科植物梭梭,具有耐旱、耐寒、耐鹽堿、耐貧瘠等特性,以梭梭為寄主植物種植肉蓯蓉已經獲得了成功,但梭梭年生長量較小,經濟價值較低。為了解決傳統寄主植物的弊端,以四翅濱藜為寄主植物的肉蓯蓉,四翅濱藜和梭梭都屬于藜科屬植物,兩者基源相同,這為接種肉蓯蓉提供了科學依據,四翅濱藜生物量大,接種成功可為肉蓯蓉提供更多的養分,有益于肉蓯蓉的生長,研究表明,四翅濱藜在高鹽堿地的造林成活率明顯紅柳、多枝檉柳、梭梭等抗鹽堿樹種。
四翅濱藜是我省1994年從美國引進的準常綠飼料灌木?具有耐干旱、耐寒冷、抗鹽堿、防火阻燃和牲蓄適口等優良特性?已廣泛用于牧場改良?造林綠化和水土保持。截止目前生長良好?為我省乃至西北地區的造林提拱了新的優良品種。
四翅濱藜特性
1.耐干旱、耐寒冷?在年均降水量350mm 以下?年均氣溫5℃左右?極端低溫度-40℃的干旱、半干旱荒漠鹽堿地帶生長良好。
2。速生、耐鹽堿。四翅濱藜是一種鹽堿地改良樹種?被國際上有些國家稱之為“ 生物脫鹽器” 。每1/15hm2的該樹種?一年能從土壤中吸收1000kg 以上的鹽分?而且生長較快?據調查?當年高生長可達50-60cm。
3。是荒漠、半荒漠干旱山地極有價值的優良飼料灌木?具有可觀的飼料產量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枝葉含12%以上的粗蛋白?生物量達15000。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