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14公分旱柳,旱柳批發,規格,內蒙古旱柳,5公分旱柳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行道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5年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旱柳落葉喬木,高達18米,胸徑達80厘米,為楊柳科、柳屬喬木。大枝斜上,樹冠廣圓形,樹皮暗灰黑色,縱裂,枝直立或斜展,褐黃綠色,后變褐色,無毛,幼枝有毛,芽褐色,微有毛。喜陽光耐寒冷干旱植物,分布于北美洲、歐洲、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哥倫比亞、日本。具有綠化、觀賞價值。生長于海拔10米至3,6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干旱地或水濕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挖苗方式:土球、裸根。栽植季節:春季發芽前、秋季落葉后。園林用途:造林造景工程、城市美化等;產地分布:原產中國,以中國黃河流域為栽培中心,東北、東北平原,黃土高原,西至甘肅、青海等皆有栽培。是中國北方平原地區常見的鄉土樹種之一。
分布特征 旱柳喜光,并具有強的耐寒性,可適合在旱地生長,具有強的排水性能,佳種植地點為濕潤性較好的土壤中。 旱柳植物的根系較為發達,擁有的抗風能力,且生長速度十分快速,繁殖性強,多生長在東北、華北地區,后在青海、江蘇、浙江、甘肅等平原地區,而國外主要分布,如、日本、蘇聯等地區也有大量栽培。 園林用途 旱柳,自古便是河邊、溪邊的主要修飾樹,多用來作為行道樹、綠化樹栽培,不僅能直接種植在水中,也能在草地上栽植,主要的園林用途便是觀景。 每到春季,旱柳的枝條便開始萌生,嫩芽柔軟,樹冠豐滿,樹型高達,是中國為傳統、常見的一種庭院樹木。其樹型高大,乘陰性較好,也能直接作為夏季納涼樹。
據《靖邊縣志》載:清嘉慶末年,知縣苑馥桂通過自捐俸銀,勸喻鄉間富戶捐款等形式,購回以旱柳為主的樹苗10萬余株,清明前后分發縣內居民栽植,成活率頗高。后來人們通過自繁自栽的方法,栽植旱柳等樹木蔚然成風。同治年間,靖邊的生態環境又遭到一次大的破壞。光緒22年知縣丁钖奎到任后,鼓勵民眾廣栽樹木,搞好管護,親自撰寫了《勸民種樹俚語》,到處張貼宣講,使人們種樹的熱情更加高漲。1942年,惠中權任靖邊縣委,為了粉碎當局對邊區的經濟封鎖,曾廣泛發動群眾開展以旱柳為主的植樹造林活動,提出了“多栽一棵樹,多養一只羊”的口號,使靖邊的經濟建設和群眾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受到的表揚,并在陜甘寧邊區推廣了靖邊經驗。其間,還涌現出以白云瑞為代表的一大批植樹英雄,作家吳伯簫以《火焰山上種樹》為題,報道了白云瑞的事跡,發表在延安《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