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生產烏桕苗,鶴壁烏桕苗,生產烏桕苗,烏桕苗規格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1年 |
樹形 |
寶塔形 |
樹型 |
垂枝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花 |
烏桕的繁殖以播種為主,優良品種用嫁接法繁殖。因其種子外被蠟質,播種前要進行去蠟處理,否則影響種子吸水、發芽。用草木灰溫水浸種或用食用堿揉搓種子,再用溫水清洗,可去除蠟質。春播宜在2至3月進行,條播,條距25厘米,每畝播種7公斤左右,播種后25至30天可發芽。幼苗高12至15厘米時須間苗,保留苗木株距8厘米左右,每畝留苗8000至10000株。
烏桕,以烏喜食而得名。宋代林和清詩:“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俗名木梓樹,五月開細黃白花。深秋,葉子由綠變紫、變紅。葉落籽出,露出串串“珍珠”,這就是木籽。籽實初青,成熟時變黑,外殼自行炸裂剝落,露出葡萄大、白色籽實、羅田、英山的品種主要有“大銅錘”、“葡萄桕”和“鷹爪桕”三類。大銅錘和葡萄桕穗聚、子大,外表蠟質層厚,為嫁接良種。鷹爪桕穗散而殼層薄。羅田天堂、圣人堂的烏桕標木曾運往法國巴黎展覽。
烏桕種植歷史悠久,烏桕已成為大悟的鄉土樹種。全縣有300多萬株,(折合面積7.5萬畝),其中受益180萬株,正常年景產量5000噸左右,居全國。田埂、地邊、渠旁路旁,山山崗崗到處可見,遍布全縣。主要分布在該縣悟宣線(高店鄉、豐店鎮、宣化鎮)、芳新線(芳畈鎮、新城鎮)、呂喬線(新城鎮、彭店鄉、呂王鎮)。一九八七年三月十八日,縣人大作出《關于命名烏桕樹為大悟縣縣樹》的決定,號召全縣人民廣種縣樹,愛護縣樹。烏桕樹已成為該縣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樹種之一。
全國烏桕苗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