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雪松 |
面向地區 |
全國 |
雪松(學名:Cedrus deodara (Roxb.) G. Don)是松科雪松屬植物。常綠喬木,樹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葉針形,長8-60厘米,質硬,灰綠色或銀灰色,在長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開花。球果翌年成熟,橢圓狀卵形,熟時赤褐色。產于亞洲西部、喜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國只有一種喜瑪拉雅雪松,分布于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帶,中國多地有栽培。
喬木,高達30米左右,胸徑可達3米;樹皮深灰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片;枝平展、微斜展或微下垂,基部宿存芽鱗向外反曲,小枝常下垂,一年生長枝淡灰黃色,密生短絨毛,微有白粉,二、三年生枝呈灰色、淡褐灰色或深灰色。葉在長枝上輻射伸展,短枝之葉成簇生狀(每年生出新葉約15-20枚),葉針形,堅硬,淡綠色或深綠色,長2.5-5厘米,寬1-1.5毫米,上部較寬,先端銳尖,下部漸窄,常成三棱形,稀背脊明顯,葉之腹面兩側各有2-3條氣孔線,背面4-6條,幼時氣孔線有白粉。
春季宜在3月20日前,夏季以7月下旬為佳。春季,剪取幼齡母樹的一年生粗壯枝條,用生根粉或多或500毫克/升萘乙酸處理,能促進生根。然后將其插于透氣良好的砂壤土中,充分澆水,搭雙層蔭棚遮蔭。夏季宜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為插穗。在管理上除加強遮蔭外,還要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持濕度。插后30——50天,可形成愈傷組織,這時可以用0.2%尿素和0.1%的磷酸的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施肥。
性土均能適應,于粘重黃土及瘠薄干旱地上也能生長;但在積水洼地或地下水位過高處,則生長不良,甚至會死亡,系淺根性樹種。易被風刮倒。幼葉對二氧化硫極為敏感,抗煙害能力很弱。幼齡苗生長緩慢。通常雄株在20齡以后開花.而雌株要遲上30齡以后才開花結籽。因花期不一,自然授粉效果較差。
潰瘍型:主要危害雪松的嫩梢。初期在嫩梢基部產生淡褐色圓形、近圓形不規則小斑,后逐漸擴大成中部下凹的大病斑,在下凹初期呈深褐色水漬狀腐爛。病愈后,原來腐爛的表皮干裂。小枝枝枯型主要發生二年生小枝上。病斑主要從病死的嫩梢擴展而來。初期在枯梢和小枝交界處形成一圈赤褐色凹陷,后逐漸形成明顯的病斑,病斑不開裂,有少量的樹脂溢出,皮層和木質部表層呈深褐色。病斑擴展至小枝一周后,小枝上部枯死。該病的發生與流行與氣候條件關系密切。
雪松是世界的庭園觀賞樹種之一。它具有較強的防塵、減噪與殺菌能力,也適宜作工礦企業綠化樹種。雪松樹體高大,樹形優美,適宜孤植于草坪中央、建筑前庭之中心、廣場中心或主要建筑物的兩旁及園門的入口等處。其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處平展,長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偉的樹冠,此外,列植于園路的兩旁,形成甬道,亦極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