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5公分金葉榆,金葉榆出售,易成活,南平金葉榆,17公分金葉榆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6年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金葉榆生長迅速,枝條密集,耐修剪,復壯能力強且成枝力強,因此制作形態豐富的植物造型。它不僅可以培養成金色喬木等風景樹,還可以作為金色灌木、各種樁景、高樁金球,可廣泛應用于樹籬、彩帶、模紋、拼圖或造型。 金葉榆根系發達,耐貧瘠,水土保持能力強。除用于城市綠化外,還可廣泛應用于山地景觀生態綠化中,營造景觀生態林和水土保持林。
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樹冠球形。樹皮深灰色,縱向裂片,粗糙。小枝金色,纖細,排列成兩排。葉卵圓形,金色,長2-6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稍彎曲,邊緣不規則鋸齒狀。初春初開的葉在年枝條上叢生。 從花芽中抽出的花,葉腋排列成簇;花被鐘狀,裂片膜質,先端宿存,雄蕊對著花被裂片,花絲薄,扁平,有點外向,花藥長方形,先端微凹,基部近心形,中部和下部插入,外傾,2室,縱向裂片;子房扁平,無毛或具刺,花柱短,柱頭2,具條紋,柱頭毛,胚珠橫向有花梗毛,疏生毛,花梗在花被和花被之間有節。核心部分位于有翅果實的中部至上部,具翅的果實為膜質,柱頭纖細,次圓形,種子位于有翅果實的中部。
病蟲害防治 黑斑病是對金葉榆為害較大的病癥之一。當金葉榆患有黑斑病后,其葉片表面將形成圓形的淺黃點。隨著時間推移以及病情加重,斑點的面積逐漸擴大,并且斑點的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在斑點的內部將形成輪狀排列的黑色凸起粉刺,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在黑斑病發病后期,將會在原有的斑點上形成黑色的小粒點,這是病原菌的子囊殼,這時黑斑點呈現瘡痂狀。金葉榆患有黑斑病主要與外界環境的溫度、濕度有關,當平均氣溫達到20℃、濕度過大時會導致金葉榆產生黑斑病。 對于黑斑病的預防,,需要盡量加大金葉榆的種植密度,并且要對金葉榆枝葉進行定期修剪,以防止在金葉榆生長過程中枝葉過于繁密,這樣做可使得金葉榆的生長環境通風、透光,大程度上減少黑斑病的發生,以免對金葉榆造成二次感染。第二,在冬天來臨前,需要將落到地面上的病葉進行收集并通過焚燒的方式將其銷毀,以防止病原菌順利度過冬天,避免在春天來臨時對金葉榆造成傷害。第三,在金葉榆放葉后以及子囊孢飛散前,用藥物對其進行治療。種植人員需要將1%波爾多液或者65%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制成噴霧,用于黑斑病防治。在使用藥物時,每14 d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將黑斑病。 當黑斑病已經出現7 d后,其疏導組織會被切斷,造成植株。患有黑斑病的植物大多數產生在對其進行修枝的位置。因此在黑斑病防治時,需要進行以下兩點工作。,在對生長較弱的植株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過施肥等方式提升其抗病能力。在修剪植株的過程中,對患病植株進行。第二,在發病過程中,需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1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對樹干進行噴霧防治。 金葉榆在日常養護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桃紅頸天牛、飛虱、跳甲、榆紫蟲、榆毒蛾、黑絨金龜子等蟲害為害。為此種植人員應采用合理的方式對蟲害進行管理。在對蟲害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將蟲害產生的卵塊進行,這樣就能對孵化的幼蟲進行集中的處理,并將其消滅。在蟲害低齡期,應噴灑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進行防治。在蟲害高齡期,應噴灑蘇云金桿菌乳劑400~600倍液進行防治。在幼蟲盛發期,應噴灑20%殺滅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乳油2 500倍液。
高臺縣屬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氣候特點為干旱少雨,四季氣溫變化明顯,具有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特點。每年1月是平均氣溫的低點,能達到7.6℃,端低氣溫-31℃,每年7月是平均氣溫的高點能達到22.2℃,端高氣溫38.7℃,≥0℃積溫3 567.7℃,≥10℃積溫3 053℃。年平均降水量能達到103 mm,年蒸發量能達到2 000 mm,年蒸發量是年降水量的19.4倍。每年的太陽照射時間非常豐富,能達到3 088 h,無霜期較短只有150 d。高臺縣的晝夜溫差較大,夏季夜晚較短且氣候炎熱,冬季夜晚較長且氣候寒冷,同時,在冬季時當地氣候更加干燥,降水量分布不均勻。 高臺縣有可能面臨干旱、干熱風、沙塵暴、霜凍等自然危害。這樣的氣候條件會對當地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一定的危害,不利于當地農作物的生長,但是當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金葉榆生長。當前金葉榆在高臺縣的種植效果日益提升,為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金葉榆是一種在白榆嫁接后形成的植物,其葉子呈現金黃色,有自然光澤,并且色澤新鮮,能廣泛應用在園林綠化建設的過程中。金葉榆的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即使在較為貧瘠的環境中仍能生長。金葉榆可承受低溫度為-20℃,具有一定的抗鹽堿性,特別適宜種植在高臺縣。當前,我國已經成功培育了中華金葉榆,打破了北方地區綠化工作的困境,為北方地區的綠化事業作出了貢獻,提升了高臺縣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
造型制作應依據植株的基本樹相,因樹制宜,順其天然之勢,進行藝術造型。造型手法可剪、可扎,但攀扎以夏、秋較好,此時枝條較柔韌,易彎曲;修剪宜春季進行。須特別留意的是:金葉榆萌發力固然很強,但卻是“無葉則不發”,因此,不管是造型,仍是日常修剪,對不到位的枝干可采用“逐段留葉,短截逼芽”的方法,使其逐步下行發芽到位,且不可盲目追求,不留枝葉的苦剪苦修,這樣往往會造成枝條及整株不萌發甚至枯死。 養護治理金葉榆喜濕,需常常澆水,防止因失水造成葉片脫落。5至8月是黃楊的生長旺盛期,可結合澆水追施幾回淡薄的腐熟餅肥。要隨時留意修剪徒長枝、重疊枝及影響樹形的多余枝條。要及時摘去金葉榆所結的果實,以免消耗養分。金葉榆的換盆時間,一般中小盆景可2至3年、大盆5年進行一次,對生長較弱的植株應及時翻盆。結合換盆,剪除部門過長過密的老根,更換新的培養土重新種植。 病蟲害防治金葉榆主要病蟲害是介殼蟲及卷葉蛾的幼蟲和煤煙病。防治卷葉蛾幼蟲、介殼蟲可用80%1500倍液噴殺;煤煙病防治樞紐是常常向葉面噴水,沖刷灰塵。
盆栽金葉榆的種植方法 金葉榆盆景枝葉茂密,四季常青,不僅是室內良好的裝飾植物,而且對二氧化硫、、硫化氫、氟化氫等有毒氣體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具有吸除毒氣、凈化空氣的本領,是名副實在的室內“常綠凈化器”,但如長期放在室內不見陽光會影響其正常生長,新發枝條瘦弱,還易滋生病蟲害。 用盆選擇可選用宜興紫砂盆或淺色釉陶盆。盆的外形、大小可根據樁體大小、造型形式而定。原則上懸崖式宜用方形或圓形的千筒盆,斜干式、曲干式、叢林式等,宜用圓形、卵形、長方形的盆。 盆栽用土金葉榆喜肥饒的沙質壤土,盆栽用土以肥饒松散,通氣透水性好的沙壤土為佳,亦可用爐渣40%、腐質土或菜園土40%、河沙20%混合配置。 上盆時間以春夏之間較好。栽種時應剪去過長、過密的根,可結合造型的需要,對根部進行修正,使根系在盆中天然伸展。栽植的深度不宜過深,覆土透水后,將其置于半陰處,保持盆土潮濕,勤向葉面噴水,30天左右待植株動長后,即可轉入正常養護。
金葉榆樹增長迅速很快,又叫速生金葉榆,濃密分支,修剪不會造成傷害、造型豐富。可以培養成黃喬木,作為一個花園風景樹,還培養成黃色的灌木和高樁金色的球,它被廣泛用于對沖、色帶、圖案拼圖、造型。金葉榆樹根系發達,抗貧瘠、水土保持能力,除了城市綠化,還大量應用于山地景觀生態綠化、構建景觀生態森林與水土保持林。 金葉榆樹的推廣,,目前是的南部北中國一些紅、黃、綠交相輝映多彩的風景,在東北、西北和沿海地區,可以實現這個改變我國北方地區單調放入鹽水中,并隨后的美化缺乏適當的類型的情況下,創造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金葉榆屬于灌木還是喬木 金葉榆屬于喬木,而且是一種落葉喬木,它的高度可以達到25米左右,樹冠為圓球形,有著縱裂,看起來比較粗糙,小枝比較細長,為金黃色,葉片為卵狀長橢圓形,長2-6厘米,為金黃色。 金葉榆屬于什么植物 金葉榆屬于榆科植物,是一種城鄉綠化的重要樹種,而且它的樹形比較高大,葉色有著光澤,所以也可以作為行道樹、庭蔭樹,它的生長速度是快的,所以果實成熟的時間也比較早,在4-6月份就會結果。 金葉榆在進行生長的時候,比較喜歡光照環境,比較耐旱耐寒,可以適應涼爽的氣候,比較喜歡肥沃、濕潤、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濕,但是耐貧瘠的土壤,不過會生長不良。 金葉榆生長地方 金葉榆的分布范圍是比較廣的,在我國的多個省區都有大量的種植,主要產區有河北、河南遂平、鄢陵、安陽等地,它一般會生長在土壤比較肥沃的地區,在山地以及溝谷比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