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刺五加苗,短梗刺五加苗,長梗刺五加苗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灌叢 |
品種 |
桔梗 |
品種純度 |
98% |
繁殖方式 |
播種苗 |
應用場景 |
花圃苗圃生 |
級別 |
良種 |
類別 |
中草藥類 |
刺五加苗屬灌木,高1-6米;分枝多,一、二年生的通常密生刺,稀僅節上生刺或無刺;刺直而細長,針狀,下向,基部不膨大,脫落后遺留圓形刺痕,葉有小葉5,稀3;葉柄常疏生細刺,長3-10厘米;小葉片紙質,橢圓狀倒卵形或長圓形,長5-13厘米,寬3-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粗糙,深綠色,脈上有粗毛,下面淡綠色,脈上有短柔毛,邊緣有銳利重鋸齒,側脈6-7對,兩面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0.5-2.5厘米,有棕色短柔毛,有時有細刺。
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6個組成稀疏的圓錐花序,直徑2-4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5-7厘米,無毛;花梗長1-2厘米,無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黃色;萼無毛,邊緣近全緣或有不明顯的5小齒;花瓣5,卵形,長-2毫米;雄蕊5,長1.5-2毫米;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
桓仁瑞林苗圃位于遼寧省桓仁縣八里甸子鎮,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苗圃主要從事綠化苗木和經濟苗木的培育,長年供應各種城市綠化苗木、退耕還林用苗、占地苗;經過多年的經營與發展,已經形成了遼寧地區較大規模的苗圃基地,其中刺嫩芽苗、花楸苗、五味子苗、刺五加苗、蒙古櫟苗、刺老包苗、紫椴樹苗、烏龍頭苗等品種銷往國內二十余個省市地區。
苗圃主要品種有:五味子苗、刺嫩芽苗、百華花楸苗、短梗刺五加苗、核桃楸苗、水榆花楸苗、九角楓苗、五角楓苗、冰葡萄苗、刺老包苗、蒙古櫟苗、長梗刺五加苗、烏龍頭樹苗、紫椴小苗、暴馬丁香苗、刺嫩芽種子等,數量大、質量優、價格合理,客戶可以現場驗貨起苗,也可以代辦托運及返程車輛。
我們將把物美的苗木提供給您,熱忱歡迎廣大新老客戶光臨選購!我們的經營理念:誠信為本,公平實力競爭和客戶至上的服務,同樣的品種,給予優惠的價格;同樣的價格,給予您滿意的質量,滿足您的需要,是我們永恒的追求,我們的經營模式:以市場帶基地,以基地促生產,以生產連農戶的產業化道路。我們的服務宗旨:生意不在乎大小,只要您滿意就好!我們的追求目標:以質量求生存,以務實創新求發展!
刺五加,別名坎拐棒子、老虎潦、一百針,灌木,高1-3米,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根皮可入藥,有舒筋濕之功效。基地批發供應樹齡:1-2年,地徑:0.3-1.2cm,株高:1-50cm,成活:95%的刺五加苗,刺五加苗種苗,遼寧刺五加苗價格,基地批發刺五加苗0.35元一株,具體的價格跟質量、長勢、產地、行情都有關系,僅供參考。
無梗五加(學名:Eleutherococcus sessiliflorus (Rupr. & Maxim.) S.Y.Hu)是五加科五加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樹皮暗灰色或灰黑色,有縱裂紋和粒狀裂紋;枝灰色;刺粗壯。葉有小葉3-5;葉柄長3-12厘米,無刺或有小刺。頭狀花序緊密,球形,直徑2-3.5厘米,有花多數,5-6個稀多至10個組成頂生圓錐花序或復傘形花序。果實倒卵狀橢圓球形,黑色,長1-1.5厘米,稍有棱,宿存花柱長達3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1]
分布于中國和朝鮮;在中國分布于黑龍江(黑龍江、虎林、海林)、吉林(吉林市、安圖、撫松)、遼寧(千山)、河北(興隆、易縣、小五臺山)和山西(五臺山)。生長于海拔200-1000米森林或灌叢中。
刺五加為五加科五加屬多年生灌木,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別名:刺拐棒、刺木棒、坎拐棒子,主要藥用部位為干燥根及根莖或莖。由于刺五加能促進人體及抗自由基所產生的衰老效果,對多種疾病有“扶正”和“驅邪”之功效,在中國醫藥史上,使用刺五加的歷史十分久遠。秦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刺五加,以五葉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五加治,壯筋骨,其功良深,言之“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又有“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之說,對五加做了很高的贊譽;《名醫別錄》中認為五加有補中,益精,堅筋骨,強意志等功效;《實用補養中藥一書》中記載,用以補虛扶弱,可預防或治療體質虛弱之癥候,滋補強壯,。種植的品種主要有刺五加和短梗五加兩種。
本溪縣人工栽培刺五加已有120多年歷史,以連山關鎮、草河口鎮、草河掌鎮、東營坊鄉、堿廠鎮、南甸鎮、田師付鎮、小市鎮和清河城鎮分布及栽培為廣泛。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本溪縣投資500萬元,對種苗基地、種植基地、建設進行扶持。
2013年,本溪縣選育出了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刺五加新品種——“連山關五加1號”,并通過了評審備案。
2016年、2017年,本溪縣分別出臺了以刺五加為主的中藥材扶持政策,平地種植每畝補貼200元,加速形成了區域化布局、化分工、產業化經營的格局。
2016年4月,本溪縣與中國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舉辦“遼東現代生態農業發展論壇”,“朱有勇院士工作站”掛牌成立。
2017年,本溪縣研究探索出“紅松混交刺五加”、“果樹混交刺五加”等林藥復合經營模式。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