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博辰1號制氫設備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從長期環境影響來看,甲醇制氫技術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甲醇制氫過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有望進一步降低。研發更的催化劑,提高甲醇的轉化率和氫氣的產率,減少原料的消耗,從而降低碳排放 。
加強對甲醇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技術研究,優化生產工藝,降低甲醇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對于甲醇制氫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積極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產品或進行封存,減少其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
未來甲醇制氫在催化劑研發和反應工藝優化等方面有著明確的技術創新方向,這些創新將推動甲醇制氫技術邁向新的高度。在催化劑研發領域,單原子催化劑和仿生催化體系展現出的潛力。
清華大學團隊開發的 Pt 單原子氮化碳復合催化劑(Pt - SA@C3N4),在 180℃下即可實現甲醇轉化率 99.8%,其活性位點利用率較傳統催化劑大幅提升 30 倍 。這種單原子催化劑的特之處在于,金屬原子以單原子的形式分散在載體表面,地提高了原子利用率。
減少了貴金屬的用量,降低了成本 。目前該技術已進入中試階段,預計在 2026 年實現商業化,有望為甲醇制氫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模仿氫化酶活性中心,設計出鐵鎳雙金屬有機框架(FeNi - MOF)催化劑,在常溫常壓下就能完成甲醇脫氫反應,能耗降低至傳統工藝的 1/5 。
仿生催化體系的構建,借鑒了自然界中生物酶的催化機制,為開發新型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有望實現甲醇制氫在溫和條件下的進行,減少能源消耗和設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