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沉淀池可定制,九江沉淀池,304沉淀池,2205沉淀池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平流式沉淀池的設計
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設計參數為水平流速、沉淀時間、池深、池寬、長寬比、長深比 等,設計有關要點如下:
(1)沉淀出水濁度,當作化學水處理進水水質時應不大于5NTU,當作冷卻水水質時 應不大于20NTU。
(2)池數或分格數一般不少于2座。
(3)沉淀時間一般采用1.0~3.0h。當處理低溫、低濁度水或高濁度水時,沉淀時間 應適當增長。
(4)沉淀池內平均水平流速一般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為3.0~3.5m,一般為0.3~0.5m。
(6)池的長寬比應不小于4:1,每格寬度或導流墻間距一般采用3~9m,大為15m。
(7)池的長深比應不小于10:1。采用吸泥機排泥時,池底為平坡。
(8)平流式沉淀池進出口形式及布置,對沉淀池出水效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情況 下,當進水端用穿孔墻配水時,穿孔墻在池底積泥面以上0.3~0.5m處至池底部分不設孔 眼,以免沖動沉泥。當沉淀池出口處流速較大時,可考慮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負荷。
(9)防凍可利用冰蓋 (適用于斜坡式池子) 或加蓋板 (應有人孔、取樣孔),有條件 時亦可利用廢熱防凍。
(10)泄空時間一般不超過6h。
(11)弗勞德數一般控制在1×10~1×10之間。
(12)水平沉淀池內雷諾數一般為4000~15000間,多屬紊流。設計時應注意隔墻設 置,以減少水力半徑R,以降低雷諾數。
(13)為節約用地,大型水平沉淀池也可疊建于清水池之上,但沉淀池嚴格 不漏。
(14)平流沉淀池一般采用直流式布置,避免水流轉折。但是,為滿足沉淀時間和水 平流速的要求,往往池長較長,一般在80~100m之間。當地形條件受限制或處理規模較 小 (如3×10m/d) 以下,也可采用轉折布置。
近年設計成的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設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淀效率,縮短沉淀時間,減小沉淀池體積。但有斜板、斜管易結垢,長生物膜,產生浮渣,維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壽命低等缺點。正在研究試驗的還有周邊進水沉淀池、回轉配水沉淀池以及中途排水沉淀池等。沉淀池有各種不同的用途。如在曝氣池前設初次沉淀池可以降低污水中懸浮物含量,減輕生物處理負荷在曝氣池后設二次沉淀池可以截流活性污泥。此外,還有在二級處理后設置的化學沉淀池,即在沉淀池中投加混凝劑,用以提高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能被氧化的物質和產色物質等的去除效率。
沉淀池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口設在池長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沒進水孔,水由進水渠通過均勻分布的進水孔流入池體,進水孔后設有擋板,使水流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池寬的橫斷面。沉淀池的出口設在池長的另一端,多采用溢流堰,以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體。池寬和池深要水流沿池的過水斷面布水均勻,依設計流速緩慢而穩定地流過。池的長寬比一般不小于4,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過3米。污泥斗用來積聚沉淀下來的污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對于已經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長的藻類,可用高壓力水沖洗,往往一經沖洗即可去除附著的藻類。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二次沉淀池是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次沉淀池的運轉是否正常,直接關系到處理系統的出水水質和回流污泥的濃度,對整個系統的凈化效果產生重大影響。二次沉淀池運行管理較為復雜,其運行過程中常見問題及防止措施參見“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
一般平流式沉淀池中的雷偌數(Re)常在104上,而水流屬于紊流。斜管沉淀池則由于濕周增加,水力半徑降低,而雷偌數(Re)明顯減少,以致完全有條件控制在層流條件下(Re數小于500)。
及時排泥是沉淀池運行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工作。污水處理中的沉淀池中所含污泥量較多,有絕大部分為有機物,如不及時排泥,就會產生厭氧發酵,致使污泥上浮,不僅破壞了沉淀池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出水質惡化,如出水中溶解性BOD值上升;pH值下降等。初次沉淀的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日,二次沉淀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小時,當排泥不時應停池(放空)采用人工沖洗的方法清泥。機械排泥的沉淀池要加強排泥設備的維護管理,一旦機械排泥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修理,以避免池底積泥過度,影響出水水質。
主營行業:環保設備加工 |
公司主營:不銹鋼噴氨格柵,不銹鋼氨水蒸發器--> |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時間:2021-10-27 |
經營模式:生產+貿易型 |
公司郵編:21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