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景觀石報價及圖片,遼源景觀石,景觀石作用,景觀石型號 |
面向地區 |
詩歌、繪畫的意境是借助于語言或線條、色彩構成的。而園林的意境則要借助實物來構成。以具體的實物來營造意境容易產生滯礙于物的弊端,妨礙了意境中虛靈之氣的,限制了“境生于象外”的自由。所以就要尋找一種既有具象之美,又富抽象之意的造園要素。它既是具體之物,可以構置實有的園林空間,又兼具藝術符號的靈動抽象,富于意義的闡發空間。能夠以有形溝通無形,從有限跨越無限,創造出于“境生于象外”的意境空間。
它們既是工程上的實用建材,也是營造園林意境的裝飾要素。明代的造園理論家計成在《園冶》中說:“園林砌路,堆小亂石砌如榴子者,堅固而雅致,曲折高卑,從山攝壑,惟斯如一”,“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湖古削鋪,波紋洶涌……路徑尋常,階除脫俗”,以天然石塊砌就的園徑能造成一種令人脫俗的清雅意境,所以他總結道“花環窄路偏宜石”。石材出于自然神工,它的質地、顏色、紋理、質感非人力所能及,具自然造化的天然意趣。陳從周在談及施工用石時也說“冰裂紋鋪地取青石及黃石,雅潔易自由拼合”,以它為料鋪砌路面,既堅固不易受損,又具天然質感紋理,一派純樸天趣,可以很好地促成意境生成。所以園林建筑上應用這些天然石料,大多是按需粗刻成形,很少精雕細刻,不粉飾不涂圬,以露出天然的質地、紋理、色彩,求的就是人工中透出自然的韻味。這正是“”觀念在園林材料使用上的體現。
這種不規則、不對稱的奇形怪狀,不僅表現了變動不居、石無定相的天趣,更包含著勃勃的自然生機。靜態中內含著動態,無生命中蘊含了有生命。“坐對石峰,透漏具備,而皴法之明快,線條之飛俊,雖靜尤動”。(陳從周)這種“自然之文”的動人形式使得“瘦漏生奇,靈瓏安巧”(計成)。單塊賞石也可成為園林一景。有的園子狹小局促,堆不下假山,就選擇一兩塊奇石立于池畔花間,檐下樹旁,甚至陳于窗前桌畔,用作案頭清供,石形巍峨,也可作丘壑煙嵐之想。“一卷特立,安置有情,時時坐臥其旁,即可慰泉石膏肓之癖”(李漁)。園中陳設的觀賞石,多是石形奇特,以單取勝,單塊特置,大小不拘。在設置這些單塊賞石時要根據它的體量大小,形貌特點,因地制宜地配置它周圍的空間環境。大者數丈,須繞行仰視,像蘇州的瑞云峰、冠云峰,上海的玉玲瓏等,體量都很大,就設置在空闊顯豁的空間,方能充分展示出它的美來。小者寸余,俯首諦視,方見其妙,就要設置相應的小環境來襯托它。至小者,甚至可以置于盆中,用作盆景,此時盆即園,石即山,數莖寸草即成茂林。
“石”的虛用,正在其對“意”(神)的激發。析而言之,包括對情的激發和對理的挖掘兩個層面的統一。層面是指“石”所引發的審美感受,表現為主觀感情的流露。第二層面是指“石”蘊含的審美意蘊的闡發,表現為審美感受的深化和審美聯想的拓展。正是這兩個層面煥發情神的虛用,才促成了意由景生、象外生境的虛境形成。
白居易在《太湖石記》中,對園林用石中的上品——太湖石的美學意義作了闡述。他認為,太湖石之所以為人所欣賞、珍愛,是因為它具有“如虬如鳳”“如鬼如獸”的象形,這些怪石能使人有峰巒巖壑的精神感受。陳從周《說園》中說道:“奇特之峰,其態在變,而丑石在諸品中尤為難得,以其更富于個性,丑中寓美也”。園中賞石的“怪”“丑”其實就是要奇,就是要不同常形,愈怪、愈丑,愈見出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也就愈少見,愈神奇,愈珍貴,也愈耐觀。
石是真正的天工造化之物,它凝之于熔巖,侵蝕于流水,掩埋于黃泉,深藏大山,沉沙江底,億萬年歲月流痕,滄桑巨變,全憑自然天工琢蝕而成。所以,它包含著強烈的自然的特性,它是“天開”的代表,“神工鬼斧”的確證,是宇宙精神的自然體現。古人通過“石”就把自然、宇宙引入了園林。同時也是達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境界的簡便之法。
主營:泰山石、五彩石、雪浪石、晚霞紅、鵝卵石、黃蠟石、石雕、假山制作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