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里的石碑為數(shù)多,它們多立于之前,中軸線的兩側。碑上多刻記與寺廟有關的事跡,包括寺廟性質、建廟過程、寺廟興衰等等。有的寺廟由于歷史悠久,記載這些內(nèi)容的石碑數(shù)量增多。例如山東泰山下岱廟是歷代帝王祭拜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地方,傳說開始于秦漢,如今廟內(nèi)建筑雖然多為明、清兩代所建,但自古留下的石碑卻多達150余座。其中有珍貴的泰山秦碑,刻有唐代詩人杜甫名詩“望岳詩”的“望岳碑”等。
石碑的作用
石碑既有記事、記人的功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具有記載歷史的價值。由于書寫文字的紙張、布絹以及早期的竹簡、木簡都沒有石材堅實,所以盡管石碑文字不可能長而全,但它扔具有印證和補充歷史的重要作用。它們不僅具有史學價值,而且還是一份的科學史料。由于重要碑石上的文字多請書法家撰寫,因此石碑還留下了歷代不少書法家的真跡。泰山下岱廟中的150余座石碑中,石碑雕刻就有書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宋代蘇軾、米芾等名家的字跡,碑上草、隸、篆,顏、柳、歐等多種字體俱全,雕功也很精細。再加以石碑上多有雕刻裝飾,所以兼具造型藝術之價值。
在生活中,我們都能見到各種各樣的石碑,有簡單樣式的石碑,也有像照壁樣式的石碑,還有龜馱石碑。石碑,是用作紀念物或標記的豎石。多鐫刻文字,意在垂之久遠。
臥碑
臥碑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睡臥姿勢的墓碑,就是墓碑的背面和地面貼合。墓碑的正面朝向天空,這種墓碑往往石板厚度會比較厚。臥碑也有三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分別為平臥碑,斜臥碑,異形臥碑。臥碑由傳統(tǒng)立碑演變而來,只有立碑底座的部分,將其臥放在地面上,故稱為臥碑,臥碑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睡臥姿勢的墓碑,就是墓碑的背面和地面貼合。墓碑的正面朝向天空,這種墓碑往往石板厚度會比較厚。有碑文鐫刻其上。
石碑的大小形狀
立的石碑大小也是有講究的,過大過小都不宜,一般大小范圍是低不過腹,高不過頸,直觀并不是越大越高就越好的。墓碑形狀,一般來說是長方形的。但是現(xiàn)在也有追求美感,興起藝術墓碑的,造型多樣,不管用哪種碑形,不能太窄或是太寬,好是能夠配合墓地大小來定,要看上去很協(xié)調匹配,不能看上去很突兀。
花崗巖也叫花崗石,是一種天然的深層巖,加工墓碑所用的那些石材都是些發(fā)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礦物顆粒,他們不易風化,硬度,并且外觀顏色豐富多樣又美觀,據(jù)測試,其外觀色澤可保持上不變。在現(xiàn)代許多對花崗巖進行的介紹的書籍或文章中都對于花崗巖的耐磨損度給與了高度的肯定,是作為建筑裝飾工程以及雕刻的石材。社會普遍認可的花崗巖這種石材,并不是誰刻意在炒作,而確實是花崗巖這種石材本身的優(yōu)良屬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