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原理
一般銑刨機由發動機、車架、銑削轉子、銑削深度調節裝置、液壓元件、集料輸送裝置、轉向系及制動系等組成。
銑削轉子是銑刨機的主要工作部件,它由銑削轉子軸、刀座和刀頭等組成,直接與路面接觸,通過其高速旋轉的銑刀進行工作而達到銑削的目的。銑刨機上設有自動調平裝置,以銑削轉子側蓋作為銑削基準面,控制兩個定位液壓缸,使所給定的銑削深度保持恒定;
其液壓系統用來驅動銑削轉子旋轉、整機行走、輔助裝置工作等,一般為多泵相互立的閉式液壓系統,工作時互不干擾且可靠性較高;
有的銑刨機根據需要安裝傾斜調整器,用來控制轉子的傾斜度;一般大型銑刨機都有由傳送帶和集料器組成的集料輸送裝置,它可將銑削出的散料集中并傳送至隨機行走的運載汽車上,輸送臂的高度可以調節并可左右擺動,以調整卸料位置。
銑刨機規格、型號不同時,其結構、布置也略有區別,但基本工作原理相同或相似。銑刨機動力傳動的路線:發動機→液壓泵→液壓馬達、液壓缸→工作裝置。
所選購的銑刨機還應在下述諸方面提出明確要求,有些項目要有確定的量化指標。
(1)動力性能。銑刨機的發動機應有足夠的過載能力(功率和轉矩),以在滿負荷狀態下能依靠自身的動力完成銑刨工作和必要的工地轉移行駛,以適應由于遇到煙阻力的增大所帶來的不平穩性。
(2)工作可靠性。銑刨機的工作可靠性取決于制造廠商的技術實力和配套件制造質量,以及銑刨機本身的可維修性。工作可靠性高的設備具有早期故障率低、故障修復速度快及機器的大修間隔時間長等特點。
(3)環境適應性。要根據工程的需要對銑刨機的氣候適應條件做出選擇,例如高溫地區要防止發動機爆燃,低溫地區要使發動機易啟動,天氣潮濕地區要防止元器件銹蝕,氣候千旱地區要防止冷卻水蒸發快,高原缺氧地區要防止發動機功率下降等問題。
(4)安全舒適性。銑刨機要有良好的視野和操作空間,駕駛員應從前后兩個方向都能觀察到銑刨的外沿及輸料帶的工作狀況等。還可加設防滾翻安全防護裝置,對銑刨機的減振、隔音、除塵、轉向、制動及操縱靈活等提出嚴格要求。
(5)人機交換功能。銑刨機的操縱部位愈少愈好,越簡單越好。要裝有必要的指示儀表,對某些故障應設有自動報警系統,甚至有必要增加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自動控制。
(6)外觀要求。對銑刨機的外觀造型、油漆色彩、密封性及包裝運輸諸方面做出規定。
(7)環保要求。銑刨機不應出現油、水和電等滲漏問題,機器的噪音和排煙度應在規定的范圍以內。
確定驅動系統的形式是全液壓、機械或者履帶式、輪式;銑刨輪直徑以及銑刨深度,表明銑刨輪的工作方向是逆銑還是順銑。刀座系統要作為標準件裝配,易于隨時更換,刀頭能快速更換,還要準備符合施工工程需要的灑水裝置和回收料的輸送裝置。
銑刨機應配備有性能可靠的電器元件和插接件。具有故障診斷、故障報警及維修保養提示等功能,能直觀地讀取各種數據,獲取銑刨機在工作狀態下各種設備的狀態參數。
通常公路維修與壓路機配套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瀝青混合料以及水泥鋪層厚度。高等級公路的承載能力、表面耐磨性及表面的密實度都有嚴格的要求,它的維修鋪層厚度一般在200~300mm左右,應該選用銑刨深度在200mm 以上的銑刨機,并適當地考慮其銑刨寬度;若一般小型工程就可以選用銑刨深度在150mm左右的小型銑刨機,并使用自動化程度相對比較簡單且容易操作的銑刨機。
在機器未工作前應做的檢查工作:
1、檢查油箱油位;檢查冷卻液的液位;檢查液壓油位,防止滲漏;檢查刀頭和刀座的工作狀況;檢查冷卻器的清潔和滲漏情況;檢查集料皮帶和卸料皮帶張力以及是否跑偏;檢查發動機油底殼的油面位置。
2、檢查驅動裝置的鏈條張力,使之與特定的應用情況和路面狀況相適應。
3、檢查卸料皮帶的鋼繩以及鉤環的固定、縛牢,如發現破損應及時更換,否則會給人身安全和機器本身帶來危害。
4、檢查轉向系和制動系是否靈活、可靠。
5、檢查銑刨鼓刀頭是否、完好、安裝牢固,銑刨鼓安全罩應裝置良好、完整有效。 6、做好準備工作,起動發起機。隨后讓發動機怠速暖車運轉,此時應檢查各儀表的顯示值及發動機運轉情況。待發動機冷卻水溫度達到60℃時銑刨機便可起步,駛入作業現場。